近日,由中央文明办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共同组织的“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网上推荐评议活动,经过群众推荐、集中展示、点赞评议等环节,择优评选出优秀的医务人员,让他们的事迹走进大众的视野。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急性传染病预防控制所所长、主任医师袁珩便是其中的一位。近日,记者在四川省疾控中心急性传染病预防控制所见到了袁珩,听他讲述在疾控战线上的工作日常。
疫情防控的“追踪大脑”
连续3年习惯碎片化睡眠
去年12月底,袁珩接到了上级主管部门的通知,每日的病例相关报表可以不用再上报了,这让每天熬夜到凌晨,半夜四五点还要审核上报数据的他突然不适应,正常的作息反而有些不习惯,他也因为这突然的改变健康状况亮起了红灯。
记者见到袁珩时注意到,在他的右手腕上有一个非常清晰的疤痕。“前两天因为心脏不舒服住了院,做造影留下的。”袁珩无奈一笑,“这样的体重我是该注意一下身体情况了。”过去的三年中,袁珩一心扑在疫情防控工作上,不规律的作息和饮食习惯,加上不抽烟的他只能靠吃水果零食在深夜提神,几年下来,他的体重狂飙到100公斤……
时间回到2020年初,袁珩和所有疾控战线上的战友们一样,在工作岗位上度过了那个逆行的春节,但不一样的是,在为疫情防控部署工作加班到凌晨2点的一个深夜,袁珩也收到了与自己病重父亲天人永隔的噩耗。强压悲痛处理了父亲的后事,他便急匆匆地回到单位继续奋战。
袁珩是四川省疾控中心新冠肺炎应急处置流调(密接)与督导组副组长。疫情防控期间,他与100多位小组成员每天都从各地上报的疫情信息中抽丝剥茧,剖析每一个病例是如何感染的、他有可能将病毒传播给了哪些人,试图从一张张关系网中找出病毒传播的踪迹。
会议室里,10余位流调小组成员围着一张长桌面对面坐着,戴着口罩分析海量数据;他们的身后是两面比人还高的支架式写字板,密密麻麻画着确诊病例的关系图谱。
人少事多,袁珩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成为常态。“在抗击疫情的关键时期,时间就是生命。我们就是在和病毒赛跑。”袁珩表示,疾控人更像是“急控人”,越早摸排清楚传染源和传染路径,就能越快将传染风险降至最低。袁珩在疫情处置中准确掌握“踩刹车”的力度和“画圆圈”的精度,创新提出多项专业建议被省疫情防控指挥部采纳,如:国内疫情发生地来返川人员的排查建议,方便社区和群众判断风险,落实群防群控;风险点周边适度扩大核酸检测,以最小代价最大程度防止外溢;入川即检,精准发现传染源,既防疫情传播,又防层层加码。
为了确保不遗漏任何一处风险,每天梳理统计全国各地出现疫情的信息,将统计结果做成报表在省内发布是袁珩的工作之一,“鄞州在宁波,鹤壁市有个浚县,江西上饶的铅山县,兴化在江苏……”这些很难在生活中出现,甚至不特意查,字都不知道怎么读的地名,袁珩都记了个遍,完成了上千份《新冠肺炎疫情报告》《新冠肺炎疫情重点地区排查表》《省内外新冠肺炎本土疫情动态报告》《新冠肺炎疫情形势研判》等多个专业报告和材料。
随时保持战斗状态
20年工作和“急”分不开
“讨论会不开了,郫都区发现可疑阳性……”2020年底,全国疫情情况平稳,袁珩原计划要去参加一场研讨会,这通突如其来的电话让他下一秒就决定改变行程。
车头一调,袁珩立即回单位拿应急背包,这个常年在办公室备着简单生活用品的背包又派上了用场。“突然发生本土疫情,情况扑朔迷离,不鏖战几天是不可能的。”袁珩火急火燎地背着包,又进驻到了指挥部办公室,铺天盖地的信息、监控调查结果……雪花片一样地堆在袁珩面前,等待着他和专家组一起理清头绪。
“不能慢,慢了以后控制起来难度就大。我们要想跑在病毒前面,我们的动作就必须要快,随时保持战斗状态。”
袁珩说起话来语速快,行动起来脚步快。袁珩坦言,“急性子”还是由于工作特性在后天赋予他的性格。
2001年,省内上报了一起多人严重腹泻,就医检测后发现可疑霍乱疫情,刚刚参加工作的袁珩立即赶赴现场着手调查情况;2006年,一坝坝宴上,由于甲鱼和蛙生活的水体中存在一定数量的细菌污染了餐具,导致13人感染霍乱,袁珩第一时间奔赴现场……20年来,在袁珩的参与或带队下,成功处置传染病疫情和突发事件共50余起,其中还总结出了一套科学有效的霍乱传播模式图,为全省的霍乱防控工作作出贡献。
“除了早些年霍乱、痢疾的发生,我们每年还会监测传染病在全球的流行情况,并在省内引起重视,提出相应的上报和应对方案,最大限度减小传染病流行的风险。”袁珩表示,每次,只要有一丝可疑情况发生,就要“立刻、马上”去研判,去分析,因为传染病从来都不是孤立事件,不急,就有传播下去的风险,就有更多人的生命健康受到威胁。
多年来,袁珩还先后参与了“5·12”汶川特大地震、“4·20”芦山地震、“8·17”叙永暴雨洪灾、“5·7”凉山泥石流等20余起地质灾害灾后防疫工作。险情发生后,袁珩都是第一时间带领团队赶赴现场,权威快速地评估公共卫生风险与需求,科学精准地作出防疫策略和措施指导。
为疾控事业献智献力
打造一支流调铁军
说袁珩是四川省中青年流行病学领军人物之一毫不为过。过去的3年里,袁珩及其团队通过现场带教或线上培训的方式,在疫情防控期间举办培训班5期,培训流行病学专业人员22000人次,全省21个市(州)实现全覆盖。为四川省打造了一支专业能力过硬、实战经验丰富,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流调铁军,成为四川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中坚力量。
作为四川省现场流行病学培训导师,通过现场流行病学培训班项目培养地市级现场流行病学师资17名,依托省-市-县三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培养三级流行病学师资队伍。参与主研国家自然课题新型冠状病毒无症状感染的流行病学研究(四川)、四川省地方标准《新冠肺炎流行病学调查技术指南》。
袁珩充分发挥员工特长,将团队拧成一股绳。带领省疾控急传所团队全员荣获“四川省2020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四川省2020年抗击新冠肺炎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表彰。 (受访单位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