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成都经历了今年开春以来第一次明显升温。这一天,来自四川多家基层医疗机构负责人和基层工作管理者在中国医院萤火虫计划·四川美丽基层医疗机构交流研讨会上齐聚一堂。在这里,关于基层医疗发展的讨论氛围也在不断“升温”……
圆桌讨论环节是本次研讨会最有看点的环节之一,让我们看到了基层医疗工作管理者为破局谋发展所做的思考。
2020年初至2022年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成为保障社区居民健康的第一道关卡的使命更为凸显。在新冠病毒感染疫情的冲击下,公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负责辖区排摸、出院患者病情健康跟踪随访等多项任务,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与此同时,基层医疗机构也找到了发展启示,面对人力、财力、物力的多重匮乏,紧抓落实“十三五”规划的重要收官节点,并借助“一院一特色”的发展战略,进一步深化改革方向,推动机构发展再上新台阶。我们从圆桌讨论中得知,不少基层医疗机构将自己的环境、硬件设施等做了提档升级正是得益于此。
从参与圆桌讨论的几位基层医疗机构管理者的分享中我们得知,基层医疗机构卫生服务能力的影响因素包括服务制度、服务模式、服务设施、服务人才四大因素,他们各自通过完善服务制度、转变服务模式、加强人才建设及完善设备设施几大方面着手提升本单位的服务能力。
四川天府新区新兴卫生院院长谢敏表示,医院充分考虑不同老年人实际需求,以卫生院为核心,医联体机构为支撑,其他养老服务资源为依托,构建“三级医养结合圈”服务模式,探索出适合天府新区的“医养结合模式”。
成都高新区合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程小川告诉记者,高新区管委会投入了大量经费为中心装修了业务用房,购置了CT、胃肠镜、腹腔镜等医疗设备,中心近期的重点工作就是做实公共卫生工作,发展好基本医疗,提升专业技能和提高服务水平,建设让老百姓信任有加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本次研讨会的召开,让我们看到了基层医疗机构的踏实务实,满满干劲。“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基层医疗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国家也陆续出台了多项政策与规划支持基层医疗发展,其中《“十四五”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公布了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新方案。有了从上至下的各项政策支持和总纲领,我们相信,通过基层医疗工作者的齐心努力,能为健康四川、健康中国更好地贡献基层卫健人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