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15版(2023年02月22日) 上一版 下一版
雨水节气之后 穿衣上薄下厚
资阳市中医医院中药房 穆帝秀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霏霏细雨,润泽万物,春雨一落地,预示着这一个轮回中万物生长的宿命才正式开启,春暖花开的日子也越来越近了。

       雨水之后 如何养生

       雨水节气后,阴阳交泰,天地润泽,万物新生,生意盎然,自然之气如此,人体顺应自然之气,阳气也正是向外向上升发的时候。那么该如何养生呢?

     “春捂”以防“倒春寒”。雨水时节虽然阳气渐升,天气乍暖还寒,且随着雨水增多,湿气也会加重,应适时添减衣物,注意“上薄下厚”,捂好背、腹、足底。适度“春捂”,谨防“倒春寒”,避免伤寒感冒。

       饮食宜忌养脾胃。雨水时节应“省酸增甘,以养脾气”,宜食健脾利湿之物,以顾护脾胃阳气,如春笋、山药、韭菜、菠菜等。少食燥热食物,如牛羊肉,以免助阳外泄,致肝木升发太过,伤及脾土。

       运动助阳防“春困”。初春,人体阳气开始生发,气血外行,天气寒湿夹杂,易致人体中气不足、疲劳困顿,出现“春困”现象。因此,在起居上,应该顺应自然,夜卧早起,劳逸结合,适当锻炼,加强户外活动,可在阳光充足、空气清新的地方,活动筋骨,舒缓肢体,舒畅心情,增强免疫力。

       药膳推荐:薏米姜枣茶

       食材:薏米20g,麦子20g,小米15g,红枣3个,生姜5g。

       做法:薏米、麦子浸泡1~2小时后,加入小米和红枣同煮,约半个小时后加入生姜,再煮5分钟即可。

       用法:代茶饮用。

       功效:薏米利水渗湿,健脾止泻,脾胃虚寒者宜炒后食用;麦子养心除烦、益肾、健脾;小米是五谷之首,得土气最厚,最养脾胃;红枣性温味甘,可补中益气,养血护肝;生姜祛寒湿、健胃止痛。诸药相配,健脾除湿,温中祛寒,刚好抵御南方初春的寒湿之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