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9版(2023年02月22日) 上一版 下一版
10岁女童反复尿路感染
盆底康复治疗+心理治疗解难题
胡光辉

       康复治疗年龄最小的患者

       尿路感染是儿科常见疾病和多发病,经正规治疗能治愈,但复杂性尿路感染常常迁延不愈,反复发作,甚至累及肾脏,最终发展成为慢性肾功能衰竭,因此早期识别、及时治疗、合理管理、降低复发率十分重要。其诊治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急性期尿路感染的治疗,二是诊断引起反复发作的根本原因。

       一般来说,儿童复杂性尿路感染比较少见,金牛区妇幼保健院妇女保健科主任张洪表示,科室从成立至今,还没有遇见过年龄如此之小的患者,“她的尿路感染症状已得到控制,我们现在的任务是对她的膀胱功能进行康复治疗”。除此之外,妇女保健科的医生们认为最重要的是要找出引起小秋憋尿的“罪魁祸首”,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她彻底摆脱疾病的困扰。

       抽丝剥茧寻病因

       妇女保健科医护人员翻阅专业文献、查看小秋的诊查资料,并与泌尿科专家多次对病情进行研讨。但现有参考文献记录的复杂性尿路感染的诱发原因和憋尿原因,小秋都不符合。

       在正常发育的情况下,孩子在2~3岁就能自行排尿,而小秋在身体发育无异常的情况下却需要母亲、老师等提醒才能顺畅排尿,这是否说明她在心理上对于排尿存在抵触或障碍呢?

       根据这个推断,医生耐心地与小秋及其家人进行了深入详细的沟通,小秋憋尿的原因也渐渐清晰。原来,小秋在上幼儿园的时候,经常尿床,逐渐对上厕所产生了阴影。加之家人偶尔无意间的打趣,也在无形之中加深了小秋的抵触心理,导致了憋尿情况的发生。心理阴影是憋尿的原因,憋尿是她尿路感染的诱因。

       张洪表示,小儿尿床大多是因为小朋友大脑皮层发育延迟,控制排尿的神经功能不成熟引起的,随着年龄的增加可以自愈;部分也可能是受到责骂、惊吓、心情焦虑、发育异常、生活习惯不良等引起。

       心理医生于香洋表示,小孩子年龄小,心理调节能力较弱,通过一些不恰当的方式解决尿床的问题,很容易给孩子造成心理阴影,进而影响到孩子的性格与行为,因此老师和家长在孩子的日常教育中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多给孩子正确的引导和鼓励,避免孩子发生心理问题而影响身体功能。

       对症下“药”显奇效

       找准了病因,对症下药就容易多了。金牛区妇幼保健院组织专家进行多学科会诊,在充分尊重小秋及家人意愿的情况下,制定了盆底康复治疗+心理治疗双管齐下的模式。

       在康复治疗上,妇女保健科医生在经过综合考量后选择小秋容易接受的磁+电刺激联合治疗方案,这个方法对膀胱功能的恢复、盆底功能的修复效果明显。

       在心理治疗上,于香洋则通过系统评估,一对一沟通,沙盘治疗等方式对小秋进行引导,走入她的内心,帮助她逐渐放下对如厕的抵触心理,卸下内心沉重的铠甲。

       仅经过1个疗程的治疗,小秋已经不再憋尿,排尿正常,治疗效果超出预期。1个多月过去了,她的尿路感染和大便失禁也没有再次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