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是一种发生率很高的骨科疾病,四肢骨折是其中最为常见的一类,多是由间接或直接暴力所致,不仅有着一定疼痛感,还会导致活动受到限制,为日常生活、工作等带来极大的不便。一般来说,四肢骨折有保守治疗及手术治疗,具体如何选择需根据病情严重情况确定。此外,对于四肢骨折病人来说,除了必要的治疗措施,还需要配合康复护理,以便尽快恢复肢体功能,那么应该如何做好康复护理呢?
早期康复护理
在四肢骨折后或者术后3周被称为早期,此时病人的病情还不稳定,骨折部位还有肿胀、疼痛等症状,因此,这一阶段的护理重点在帮助病人消除肿胀、降低发生粘连的概率。首先,在卧床时需要注意患肢的摆放,一般要将患肢适当抬高,高度标准为患肢近端低于远端且高于心脏。其次,加强肢体远端关节的活动,上肢可以活动手指,下肢可以活动脚趾。保持患肢肌肉活性,可进行等长收缩运动,也就是绷紧患肢肌肉,不活动关节,过一会儿就放松,可反复练习,一般持续时长在15min左右。如果病人还没有恢复意识或者肢体无法自主活动,此时则需要进行被动运动练习,例如按摩肢体肌肉、活动肢体关节等。
中期康复护理
以3周后直至创口愈合为中期,此时虽然创口愈合了,但是骨折还正在愈合中,依旧存在肌肉萎缩、粘连的风险,并且此时病人的肢体力量尚未恢复,日常活动依旧不便。因此,这一阶段护理的重点是帮助病人恢复肌力。病人可以自主活动关节,伸屈肢体,在其可忍受的情况下进行持续被动牵伸动作。同时,加强等长练习的强度,并辅以肌力及耐力练习,以促进病人尽快恢复肢体力量。该阶段允许进行运动锻炼,但是依旧需要注意强度,日常生活中不要过度劳累及进行重体力活动。
晚期康复护理
骨折部位愈合即为晚期,此时患肢的固定装置可以去除,对其日常活动基本没有太大的影响。因此,这一阶段的护理重点在于减轻挛缩、进一步增强肌力。在运动方式上可重复上述运动,也可以选择适当的有氧活动,以提高肌肉及关节的活动度,进一步恢复肢体活动能力。
饮食护理
四肢骨折病人的恢复期较长,毕竟常言道:伤筋动骨一百天。在恢复阶段,部分病人存在食欲不振且消化系统异常的情况,营养供给无法满足机体需要,使得其骨折恢复受到不良影响。因此,需要根据病人的实际病情确定饮食计划,保证营养充足且均衡。早期饮食应该以清淡易消化食物为主,可选择蔬菜、水果、牛奶等;中期创口愈合,但是骨折未愈合,此时饮食需要选择具有调和营血、接骨续筋作用的食物,并且注意补充维生素、钙,可选择大枣、猪血、瘦肉等食物;晚期因长期生病,身体可能存在虚弱的情况,需要补血益气、滋补肝肾,可选择动物内脏、桂圆等食物。
心理护理
越来越多的人注意到心理因素对疾病恢复的作用,因此,在疾病的护理中需重视心理护理。对四肢骨折病人来说,在骨折后经受着身体的疼痛,还担忧骨折恢复不佳,对今后的生活造成不良影响,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的心理,使其在康复护理过程中配合度不高,进而导致病情恢复受到影响。针对这类出现异常心理的患者需要及时进行心理干预,与病人建立友好关系,多鼓励开导病人。亲属及好友可多与病人聊聊家庭趣事等,激起病人对生活的热情,提高其治疗的自信心。 (仁寿县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