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元市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科的一名超早产宝宝在全科医护人员的精心救治下,终于跟爸爸妈妈团聚啦!
宝宝为27+5周超早产儿,体重仅970g,出生后即刻评分只有1分,情况十分危急。新生儿科复苏团队紧急为宝宝进行初步复苏、复苏囊加压给氧,宝宝情况逐渐平稳,被转送到新生儿科重症监护室。
看着身体只有成人手掌大小、全身皮肤稍显透明的早产宝宝,医护人员全都捏了一把汗。新生儿科成立了专门负责的救治小组,在科室主任及护士长的带领下制定了详细的评估方案和诊疗计划,严格进行皮肤、体温、呼吸道、消化道等系统的个体化管理,争分夺秒、全力以赴打赢这场救援“硬仗”。
呼吸,是儿科医护人员遇到的第一个难关。医护人员第一时间予以肺泡表面活性物质,靠药物帮助促进肺成熟,同时予以呼吸机辅助呼吸,严密观察,时刻根据宝宝血氧及肺部情况动态调整治疗方案。
喂养亦是一大难关。因为超早产儿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极易发生喂养不耐受、消化道感染、消化道出血、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严重到甚至可能致死的并发症。在肠道喂养前,宝宝需要通过静脉输液获取生长发育必需的能量和营养元素。PICC护士克服重重困难,在宝宝细如发丝的血管中成功植入PICC导管,为其开辟了一条有效的静脉通道,搭建了生命的桥梁。
宝宝生命体征平稳后,宝宝母亲进入NICU,与护士共同完成喂养、抚触、换尿布、袋鼠式护理等生活护理,缓解了家属的焦虑、担忧情绪,同时也完成了宝宝从医院到家庭的顺利过渡。
经过新生儿科全体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与护理,宝宝顺利度过了呼吸关、喂养关、感染关等一个又一个关口,在住院60天,体重达到2450g后顺利出院了。
超早产儿由于全身组织器官发育极不成熟,常伴多种并发症、救治难度非常大。皮肤薄嫩,轻微的触碰都可能造成皮肤的破损;血管极细,静脉通道建立艰难;脑组织结构简单,脑血管壁仅单细胞排列而成,极易发生颅内出血;肺部肺泡及肺血管发育不成熟,无法支持呼吸……一系列问题,导致死亡率极高。有资料统计,即便在现代医学技术高度发达的情况下,我国超早产儿(胎龄小于28周)平均存活率也仅52 。
为提高早产儿存活率,该院儿科积极探索、精益求精,顺利开展亚低温治疗重度窒息、脑功能监测等技术,同时密切关注高危儿后续的生存质量。此外,该院儿科还设立儿保门诊,为早产儿、高危儿提供专业的健康咨询、生长发育监测,全力护航每一位宝宝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