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4版(2023年02月07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四川省第四人民医院开展院内首例全麻下硅酮安全“T”管植入术
医生满头大汗 气管内部“绣花”
□付思雲 本报记者 侯文瑾

        近日,四川省第四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团队在麻醉科支持下完成了院内首例全麻下硅酮安全“T”管植入术。

       今年1月,四川省第四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迎来一位特殊的病人。49岁的患者王女士,是一名脑外科患者。因为外伤导致颅内出血引发的呼吸衰竭,曾在多家医院辗转就诊,多次将气管切开,但反复堵管失败,治疗效果欠佳,最后转至该院脑外科进行治疗,经治疗后恢复良好,能够脱离呼吸机,但先前的手术,导致颈部疤痕严重伴气管切口畸形,患者下一步的康复、气道重塑、语言功能及吞咽功能将存在大问题。

       经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重症组会诊,考虑患者院外多次气管切开,气道情况复杂,重症组人员反复集中讨论,查看CT、纤维支气管镜气道评估,发现患者在院外安置的气切导管为6.5号(成人),内径很小,吸痰管都放不进去,气道内更是严重变形,通气困难。

       经全科讨论,为了患者能够顺利出院,决定前期给予更换气切导管加气道处理。最后敲定在麻醉科全麻协助下进行气道再处理及放置硅酮安全“T”管术,解决患者呼吸的后顾之忧,让患者能够做到在家康复治疗,提高生活质量,节约医疗成本。

       为制定好手术方案,重症组的多位专家多次讨论,付出很多心血,对细节之处反复推敲,力求不疏漏任何一个细节。

       因为患者情况特殊,手术复杂,重症组最后在麻醉科的全力支持下,于1月16日下午在医院内镜中心开展全麻下硅酮安全“T”管植入术。因患者气道变形,多次气管切开后肉芽增生明显,难以顺利安置T管,因此手术医生对患者变形的气道进行重新塑形。气道塑形成功后,又面临了新的难题:气管切口畸形,放置T管后不能完全贴合。因此,医护人员们又进行了反复的测量、商讨、微调,并反复进行了气管切口塑形及硅酮支架“T”管改造,所有人都累得满头大汗,终于在两个小时的忙碌后,顺利植入硅酮安全“T”管。

       手术成功后,医护人员第一时间告知患者家属,家属一片欢呼。听到患者说出“谢谢”两字,一名家属感动地说:“我们跑了很多地方,病人也受了很多罪,这3个月都在医院度过,第一次听到患者说话,现在终于看到回家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