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10版(2023年02月01日) 上一版 下一版
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护理要点
郑循达

       髋关节置换术是使用具有良好生物性能与机械性能和材料制成的类似于人体骨关节的假体,通过外科手术方式植入受损关节面,代替原有关节功能,现已成为髋关节骨折患者的首选治疗方式,但随着临床应用率的增高,如何帮助患者获得更好的预后成为新的挑战,故对临床护理工作提出更高要求,本文主要介绍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护理要点。

       体位护理

       术后维持患肢功能位,髋关节外展10~30°,屈曲15°中立位,在其膝下垫一个软枕,使用丁字鞋固定患肢,并在双腿之间放一个楔形软枕,以防脱位。

       切口护理

       手术结束后,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伤口有无渗血、渗液情况,增强观察力度,定期更换切口敷料,保持切口周围皮肤清洁,同时保持切口敷料清洁干燥,发现伤口渗血或渗液及时通知医生,并按照医生的要求进行处理。

       疼痛护理

       切口疼痛是术后常见症状,护理人员应密切评估患者疼痛程度,明确疼痛发生原因,并向患者阐明疼痛机制,叮嘱患者尽可能规避加重痛感的因素,并根据患者疼痛程度采取相应的方法减轻痛感。对于疼痛程度较轻者,应主动与患者交流,并鼓励其看电视、听歌,通过转移注意力的方式减轻自身对疼痛的关注,尽可能降低痛感;而对于疼痛较为剧烈者,护理人员应遵医嘱应用止痛药,减轻患者痛感。

       饮食护理

       髋关节骨折多发于老年群体,而老年人身体素质差,术后身体机能大幅度下降,极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影响预后,因此护理人员应格外注意患者的术后饮食,加强饮食指导,针对患者情况制定个体化饮食方案,术后24小时内保持清淡饮食,以流质食物为主,逐渐过渡至半流质饮食、软食,直至恢复普食。在此期间应保持营养均衡,适当补充蛋白质、钙质,多吃高热量食物,且要多喝水,但应避食坚硬、粗糙、不易消化的食物,防止便秘。

       康复训练

       术后早期,0~3天内以被动运动为主,包括踝泵运动、股四头肌运动等,踝泵运动时取仰卧位,放松下肢,护理人员协助患者向上勾脚背至最大限度后维持5秒,随后向下勾脚背至最大限度后维持5秒,重复一次为一组,每次做5组运动,组间休息5秒;股四头肌运动时取仰卧位,固定患肢,伸直膝关节,绷紧肌肉,感受髌骨上下滑动,每日运动3~4组,由护理人员协助运动。同时,进行患肢屈髋屈膝锻炼,取平卧位,护理人员将双手分别放在患者膝下和足跟,在不引起疼痛的前提下做屈髋屈膝运动。术后4~7天,逐渐过渡至主动运动,运动目的为逐渐增加髋关节活动度,故可开展屈伸膝关节、臀部收缩、外展、直腿抬高运动。屈伸膝关节时脚跟逐渐滑向臀部,维持5秒后归于原位,在此期间应保持膝关节伸直状态,不可向两侧摆动。臀部收缩取仰卧位,用力绷紧臀部肌肉至最大限度维持5秒,随后放松。外展练习时取平卧位,伸直双腿向两侧分开,维持5秒后归于原位;直腿抬高锻炼时取平卧位,伸直膝关节并向上抬,抬高10厘米后维持5~10秒,随后缓慢放下,以上运动方式的锻炼强度因人而异,以不觉疲惫为宜。

       术后中后期,患者应以恢复正常髋关节活动和增强肌肉力量为锻炼目的,逐渐进行坐立、站立、行走运动。建议术后14~21天进行坐立练习,将患肢缓慢移动至床边,同时移动身体并将患肢置于床下,保持伸直状态,双肘撑起上身的同时移动健侧下肢,将身体转正,立于床边;术后22天进行站立练习,坐立无不适感后即可进行站立锻炼,先将健侧肢体放于地面,扶住助行器后将患肢置于地面,站立无不适感后可开展步行锻炼,在助行器的帮助下辅助步行,步行时先出助行器,再迈出患肢,足尖着地时健肢迈步,完成步行动作,逐渐过渡至助行器辅助上下楼梯,直至恢复正常生活,在此期间应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量力而行。

 (雅安市中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