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3版(2023年02月01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成都市双流区
基层医卫的别样年味
□本报记者 白华宇

      春节期间,基层医疗机构是防范疫情感染风险和健康服务的网底,面临不小的工作压力,当年味和医疗工作相互产生奇妙而温暖的化学反应,很多基层医生护士都说,虽然离家加班,但心里依然是美滋滋的。

       今年春节,记者就在成都市双流区的基层医疗机构,了解到了这些暖心的小事——

       一幅特别的原创“年画”

       春节前夕,成都市双流区东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到了一幅特别的“年画”,这是一名小患者画的一只可爱的兔子,画的背后是一个无奈之后出现幸福“反转”的曲折故事。

      1月19日,东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口腔科医生马琳在同事下班以后仍留在办公室里,处理着一些收尾的工作,就在这时,许泽霖的妈妈带着他冲进了办公室,看到有医生在,喘着气说道:“太好了,有救了!”

       原来,许泽霖因为牙齿脱落,此前在外院做了间隙保持器,可在前一天牙齿又不小心掉了一颗,把妈妈急坏了。彼时,很多口腔诊所已经提前歇业,之前做保持器的地方离家又太远,挂大医院的口腔科号又挂不上,需要排队很久……辗转了不少地方的许泽霖妈妈近乎绝望,在接近下班的时候,抱着碰运气的心态来到了这里,幸运地看到马琳还留在办公室。

       经过仔细检查,许泽霖顺利接受了保持器的粘贴固定。在等待的时候,许泽霖随手拿起水彩笔,画了一只年味十足的兔子——第二天,这幅“年画”便被送到了马琳的手中。

       一碗热腾腾的爱心汤圆

       1月22日,大年初一,双流区公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几名老年患者仍需要住院治疗,加上很多工作人员也在坚守岗位。该院副院长冯益身又多了一个身份——“早餐配送员”。

       这天早晨,公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护人员的办公桌上突然多了一碗热腾腾的汤圆,有医生瞟了一眼送餐的“配送员”,感觉如此面熟,办公室时不时响起一阵惊呼。这样的场景还发生在病房里,一些住院患者也收到了冯益身送去的汤圆。该院住院部32床的病人李奶奶讲,她其实不太喜欢在医院过年,但因为病情需要只能住院,“本来自己心里头有点堵,但是一碗汤圆送上来以后,我真的感觉这里就跟家一样,一点都不忌讳了!”

       今年春节期间,公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还在所辖区域配送中药“大锅汤”,药师们加班加点熬制,让中医药服务深入到了健康服务和疫情风险防范的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