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9版(2023年01月18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影像科主任陈光文:
用我们的坚守 换来大家的幸福
□本报记者 白华宇 文/图

       1月10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陈光文时不时会咳嗽两声。他告诉记者,自从他“阳”过以后,或许是因为没有充分休息的缘故,直到当天上午,一旦长时间说话就会咳出声来,这个状态已经持续了近1个月。

       从去年12月中旬工作压力陡然增加起,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影像科主任陈光文和94名同事轮流坚守岗位,在门急诊量成倍增长的挑战下,影像科依然守住了“急诊半小时到一小时出报告、普通门诊4小时内出报告”的底线,帮助大量前来求诊的病人发现了肺部感染的隐患,保障了重点求诊人群的健康。

       一天出具240份报告

       打破职业生涯纪录

       从去年12月初开始,成都市新冠病毒感染迎来第一波高峰,大量病人涌进各大医院,位于成都市中心的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庆云院区面临着巨大的门急诊压力。

       基于“保健康,防重症”的新要求,及时排查出现肺部感染和病毒性肺炎等较重病情的病人,让他们及时得到治疗是医院的当务之急,而这些病人无一例外都需要接受CT等影像学检查。陈光文说,光靠发烧、咳嗽等外在的症状极难判断病人是否出现肺部感染,因此这些患者都需要来影像科走一遭。“在我的职业生涯里,CT室门前从来没这么‘热闹’过。”陈光文说。

       面对医院日均门急诊接近2000人次,影像检查需求暴增的情况,陈光文和同事们顶着工作压力和被感染风险一头扎进工作中,按照陈光文的话来说,只要“沉浸”进去,他就会渐渐忘记相关的数字,“对每一个病人拍的片逐张仔细检查,一张接一张,都不会去留意当天会出多少个病人的报告了”。

       今年元旦节,陈光文值了一整天班,夜幕降临,他在写完当天最后一份报告后,顺便看了看当天的数据,自己都不敢相信:“不知不觉,那天我出了240份报告,哪怕之前在省医院的时候也没有过这种工作量,一不小心就破了自己的职业生涯纪录。”

       那天深夜,陈光文也和之前在四川省人民医院的同事和其他同仁聊了聊,在得知大家面临的压力都“彼此彼此”的时候,陈光文苦笑着说:“那段时间真是一天比一天累,但所有人都扛着压力走过来了。”

       科室高速运转

       靠责任感扛过病痛

       在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影像科,急诊半小时到一小时出报告、普通门诊4小时内出报告和住院患者24小时内接到报告是一个“铁律”,要尽快为患者送去诊断依据和意见。在这段时间,随着门急诊压力激增和工作人员相继被感染,该院庆云院区的整个影像科几乎都在极限运转,在提高效率的同时还要精准地察觉到病人的每一个病灶,守住了红线。

     “从12月初开始,我们科室所有人都‘阳’了,之前有个医生一直没有‘阳’,前一天还说自己要进‘决赛圈’,扛得住,结果第二天就中招。”陈光文回忆道。

       为了保证“铁律”的执行,科室开启了加速模式,将技师和医护人员的轮休从三天改为两天,95人组成的“大车轮”加快了转动速度,“大家都轻伤不下火线,有时候我会问一些同事挺不挺得住,他们都说自己还能扛,让我很感动。”陈光文说,此前,同事李树娇在值夜班时突然感觉头晕眼花、恶心呕吐,取得了医生值班自己进急诊的独特“成就”,但没过多久,李树娇又重回岗位。

      2022年12月12日,陈光文在递交完一组迎检资料回家后突然感觉身体发冷,当天晚上烧到了38.8℃,他知道自己应该是“中招”了。第二天,陈光文强忍着发烧带来的疲劳感,坚持到医院上班。“可能就是没有休息好的原因,我到现在都容易咳嗽。”谈到自己和科室是怎么撑过来的,陈光文用“责任感”总结:“如果我们不坚持下来,一些可能出现肺部感染,需要接受进一步治疗的病人就会一直等下去,门急诊就会一直堵下去,这种责任感不能用语言形容,总之就是因为这些,让我们条件反射般坚持下来了吧。”

       或许没有机会旅游

       却能守护大家的幸福

       陈光文的妻子是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内分泌科的一名医师,出于医疗救治的需要,华西医院内分泌科也腾出了一些床位用于诊治新冠病毒感染重症病人,夫妻俩都在一线忙碌,都要很晚才能回家,读初一的儿子只能暂住在姨妈家里,一家人很难团聚。

       更让陈光文揪心的是,去年11月,自己80多岁的老父亲不慎摔倒导致骨折,在做完手术后只有老伴照顾,陈光文无暇照顾父亲,只能在家里安装了一个摄像头远程看护,每天下班回家时才能专程去照看一下,“说实话,近段时间我自己运气不咋行,不过也有万幸。”陈光文说,自己的父母也感染过新冠病毒,但所幸没有发生基础疾病的并发症,症状都很轻,“包括科室的同事,虽然基本都‘阳’过了,但没有一个人出现特别严重的症状,这算是万幸吧。”

       随着新冠病毒感染实行“乙类乙管”,陈光文身边很多没有从事医护工作的亲友都开始筹备旅行了,很多人的生活也逐步恢复正常,而在这一点上,陈光文并没有什么奢望:“按照我的预期,我今年可能也没旅游的机会吧。”但陈光文说,自己在岗位上就是在保护这些拥抱生活的人们:“我或许没有这份幸福,但我能守护大家的幸福,所以在这个岗位上,我也是很有成就感,很开心的。”

       陈光文的新年愿望也很朴素:“之前为了疫情防控,很多教学和科研的事情都耽误下来了,我希望今年这些工作能回归正常,让我在科教方面多做些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