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河南、重庆、四川以及广东深圳、佛山等多地宣布已平稳度过第一波新冠病毒感染高峰。因此,“阳康”后的健康管理逐渐成为关注焦点。2022年12月29日,北京市卫健委组织专家制定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恢复期健康管理专家指引(第一版)》,对恢复期的老年健康管理给出了详细指导。
1.老人核酸或抗原转阴后往往仍有一定程度的疲劳,甚至持续数周。如感到疲劳,尽量多休息,可尝试调整每日做事节奏,不要一次做太多事情。
2.如果精力允许,老人逐步恢复日常作息,并为自己制定每日时间表,包括睡眠、进餐、活动等。
3.在安全和无疲劳的情况下锻炼,恢复力量和耐力。如果步行较困难,可考虑在床上或椅子上锻炼,从拉伸动作开始,逐步增加活动量,如做家务、散步、打太极拳和八段锦等。
刚开始锻炼时,从5~10分钟开始,然后每天增加1分钟,如果担心跌倒,在有家人或朋友一起的时候锻炼。如果在运动期间或运动后感到头晕、胸痛或呼吸困难,停下休息并向医生咨询。
4.每天喝水1500~2000毫升,每日三餐不缺,可适当加餐。建议记录每天食物,帮助了解是否健康。
5.保持社交联系。每天尽可能多与亲人和信任的人,通过电话、视频通话或其他方式交谈。
6.试着每天想3个快乐的事情,尝试在深呼吸时重复“放松”“平静”等词,尽量避免消极或不健康的想法;如果压力、担心、恐惧和悲伤连续几天妨碍日常活动,联系医生,寻求社会心理支持。
7.列出紧急联系电话,如附近医疗机构的电话、社会心理支持求助热线、家庭医生电话、家庭成员和朋友的电话等。
8.有基础病的老人感染新冠病毒后,基础病可能会加重。比如,患高血压、糖尿病的老人感染后可能血压、血糖不稳定;患脑血管病的老人感染后有脑梗或出血风险;患慢阻肺的老人感染后可能出现咳嗽、呼吸困难加重等。
老人经过治疗后,即便核酸或抗原检测转阴,但加重的基础病不一定随之稳定,需要密切监测血压、血糖、指氧饱和度等。如果病情不稳定持续时间较长,应及时到医院就诊,调整基础病治疗方案。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老年医学科主任医师詹俊鲲说道:“现在门诊中的老年患者非常多,主要有3类,一是感染新冠病毒后病情较重者;二是症状不太明显,但自己比较担心,来做检查的;三是已经完全没有新冠病毒感染症状,但基础病加重的患者。”与年轻人相比,老人感染新冠病毒后症状更严重,病程更长,康复时间也更久,且体力损耗更大。他强调,老人多患基础病,治疗新冠病毒感染期间需控制好病情,不应贸然停止服用治疗基础病的药物。
春节将至,老人要注意休息,尽量不进行长途旅行,适度控制走亲访友,保持原有的生活节奏;饮食上应均衡营养,不胡吃海喝。詹俊鲲特别提醒,子女、家人要多关注老人的情绪,不要把负面信息和情绪传递给他们,帮助其保持身心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