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2版(2023年01月18日) 上一版 下一版
组建7个新冠病毒感染救治医联体、48个中医巡回医疗组
防重症保健康 资阳模式见真章
□王星 本报记者 陈健

      建立7个新冠病毒感染救治医联体,扩充ICU床位500余张,3000余名家庭医生“随叫随到”……2022年,面对多轮疫情冲击,资阳市全面落实优化疫情防控二十条措施,全力“保健康、防重症”,打好维护群众健康主动仗,推动平稳转段,有序过峰,切实维护广大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推进新冠病毒疫苗接种

      积极构建全民免疫屏障

      资阳市坚持把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民生工程来抓。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主要领导多次作出重要批示,各县(区)党委、政府负责同志靠前指挥、力量下沉,努力推进符合接种条件的老年人及时完成接种。

       按照“有序、安全、达标”原则,资阳市全面推进目标人群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积极构建全民免疫屏障,切实筑牢疫情防控安全防线,为全市疫情防控有序转段奠定了坚实基础。截至2023年1月9日,60~79岁人群全程接种率为98.87 ,排名全省第13位,加强免疫接种率为97.28 ,排名全省第3位;80岁及以上人群第一剂次接种率99.34 ,排名全省第5位,全程接种率96.42 ,排名全省第10位,加强免疫接种率94.55 ,排名全省第4位。

       迅速组建7个医联体

       全力备战医疗救治大考

       2022年11月,在国家公布优化疫情防控二十条措施后,资阳市迅速组建7个新冠病毒感染救治医联体,推动六大能力建设和八大诊疗措施。据悉,在国家、省级方案未出台之前,资阳市提前谋划、提前布局,着手分级分类救治体系和医疗救治能力建设,健全医疗服务网络。

      为做好医疗救治工作,资阳市从床位、设备、药品、人员等各个方面储备资源,全力备战新冠病毒感染救治大考。对全市5个方舱医院实施全面改造,储备救治床位5366张。提前增加救治床位和配套设施,市、县医院紧急扩充病床7000余张,扩充ICU床位500余张。市级财政紧急采购储备1000万元应急药品,保障药品供应。

       统筹调配人力资源,各医院统筹全体医护人员,以呼吸和危重症医学科人员为核心,以内科人员为班底,以其他科室人员为补充,全面参与救治工作。扩大家庭医生签约覆盖面,第一时间在微信等多平台公布全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24小时联系方式,居家治疗或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拨通电话,家庭医生即上门提供用药指导等服务。目前,资阳市已建立家庭医生团队717支,有家庭医生3000余人,开展上门送医、送药服务5.4万人次。

      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

      开展农村地区巡回医疗

       在新冠病毒感染患者救治工作中,资阳市坚持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全力“保健康、防重症”。

      关口前移,强化中医药早期干预。组织成立了市级中医药救治专家组,制定了新冠病毒感染中药协定处方,组建48个中医巡回医疗组,深入开展农村地区中医巡回医疗,对重点人群、次重点人群第一时间进行中医药干预,发放中药大锅汤10万余袋,减少病情向重症转化。

      全程参与,强化中医药医疗救治。建立“有团队、有机制、有措施、有成效”的中西医结合医疗救治模式,中医第一时间参与救治,新冠病毒感染者第一时间用上中药,中西医共同参与患者诊疗决策,共同研究确定中西医结合治疗措施,有效提升临床疗效,全市日均开具中药汤剂5万剂以上。

       发挥优势,强化中医药康复服务。制作推出八段锦、太极拳等中医保健教学视频10余个,推广艾灸、足浴、穴位按摩等保健方法,引导群众做好居家康复和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