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医院之后,医生会开具单子让患者到放射科进行检查,这些单子既有DR,又有CT,还有MRI。到底什么病需要做怎样的检查?DR、CT和MRI又是什么呢?其实DR就是在X光机上加装了一套电子自动成像系统,把过去的胶片感光直接转变成了数字图像,它和CT都属于X线类。CT作为一种大型医疗设备,它是通过X线和计算机相结合,形成图像的一种诊断方法。CT诊断在临床上常见,对于胸腹部及颅脑的检查,可以清晰地显示病灶,检查速度快,图像清晰,可以进一步判断疾病性质。MRI就是核磁共振成像,它利用的是原子核在磁场内发生共振,产生信号,经图像重建的一种成像技术。对于患者而言,不同疾病的检查目的不同,需要检查的项目也不同。
DR、CT、MRI的基本情况
DR是数字化的拍片机器,DR最常用于人体胸片和骨骼拍摄,也能利用这种拍摄,对腹部、牙齿、头颅等情况进行拍摄。当感觉发热、咳嗽、浑身无力,这时候,拍一张胸片就可以了解身体的基本情况。运动扭伤后出现活动障碍时,拍一张四肢平片就可以了解骨头有没有受伤。当感觉肚子胀痛难受以及怀疑腹部有异物时,拍一张腹部平片,可以了解腹部的相关情况。
CT叫作电子计算机体断层扫描,CT是用X线束对人体的某部位一定厚度进行层面扫描,由于探测器所接收到该层面的X线转化为可见光后,由光电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再经过模拟转化为数字信号输入计算机中处理。CT检查包括了平扫、增强扫描以及CT引导下的穿刺活检。
磁共振全称为磁共振成像,就是人们经常听到的核磁共振成像,英文名称为MRI(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磁共振是目前最先进的影像检查之一,主要运用于诊断患者病情。由于患者的病灶多在身体组织,直接用肉眼是无法观察到的,并且也无法通过患者的临床症状来判断,因此要借助磁共振检查技术,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检查,然后根据检查结果诊断患者病情,并给予相应的治疗。磁共振检查技术在临床的运用,显著提高了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患者病情诊断准确率也显著提高。MRI对人体没有电离辐射损伤,能获得三维断面成像,不需要重建就可以获得多方位的图像,软组织结构清晰,对于中枢神经系统、膀胱、直肠、子宫、阴道、关节、肌肉的检查效果要优于CT。
认识三者之间的典型差异
首先头部外伤一般需要做头部CT,主要是了解颅内有没有外伤性出血,有没有颅骨、鼻骨、颌面骨骨折,如果有这些情况,借助CT检查都能明确,但是要注意,不是所有的出血都发生在受伤初期,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在第一次检查时没有发现问题,复查时出现了问题,这些都是正常现象。如果患者明显的情况不好,CT检查也没有异常,需要做MRI进一步检查。
另外,胸椎、腰椎、骶尾椎受伤可以选择DR,它能了解脊柱有没有错位,椎体有没有骨折,如果有错位和骨折,还需要进一步做CT或MRI检查,CT的检查是了解情况,如果怀疑脊髓损伤,就要借助MRI。还有一种情况,DR检查结果正常,但是医生却建议进一步做CT或MRI检查,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DR是重叠影像,有些位置显示不出骨折,或者细小的骨折显示不明显。这时无法完全排除骨折的可能,医生会建议患者进一步检查,以免漏诊。
最后,脑部外伤最好的检查就是CT。腹部外伤主要检查也是CT,四肢外伤以DR检查为主,CT和MRI检查为辅。
以上就是全身不同部位受伤常用到的检查设备和相关的检查目的,这三种检查的适用情况不同,患者到了医院之后,谨遵医生的要求,做好相关检查,就能了解身体的一些情况,为治疗做好准备。 (绵阳市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