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8版(2023年01月10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从“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患者离去”,到完成第一例包虫病手术、第一例心脏手术、第一例脊柱外科手术……
高原上,他为患者建起一个科
□本报记者 陈丽娜

      “医生,我该咋个办啊?”

      “门巴(在藏语中代表医生),我给你跪下了,求你救救我的孩子吧!”

       20多年前,李正希听得最多的,是这些话。

     “好好学,要是学不好,我跟你们没完!”

     “把人给我带好了,不然我要找你麻烦!”

       20多年前,李正希说得最多的,是这些话。

      5岁时,被父母驮在马背上,一路跋山涉水从重庆来到甘孜,李正希哭声响亮。68岁时,回忆起在甘孜藏族自治州的岁月,李正希记得最清楚的,是患者在他面前流下的泪水。

    “你们不知道,那时候甘孜州的老百姓有好造孽!”一句“造孽”道出了当时群众缺医少药的辛酸,从“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患者离去”,到完成第一例肺包虫手术、第一例心脏手术、第一例脊柱外科手术……甘孜州人民医院心胸外科创始人李正希,见证了这个“从零到一”的发展历程,而其中,充满着难以想象的艰辛。

        烧着火盆做手术

      “酒精消毒时,冷得冒白烟”

       甘孜州位于川西高原,是全国第二大涉藏地区,高海拔的气候造就了其“雪域圣地”的美誉,也让冬季的寒风比成都平原来得凛冽。

        岁寒时节,走进甘孜州人民医院,病房里温暖如春,不时还能闻到酥油茶的香味。然而,在李正希艰苦“创业”的那个年代,零下十几摄氏度的环境中,烧着火盆做手术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

     “我们用酒精给病人的腹部消毒,因为太冷,肚子上都在冒白烟。”回想起那时医院的环境,李正希感叹:“难!”“恼火!”

       在那个贫穷落后的年代,看病就医难,民族地区的群众看病更是难上加难。没钱买设备、环境条件差,那时,大家只有一个想法,就是离开。很多大学生被分配到医院,看到这种条件,没有报到就被吓跑了,李正希也退缩了,很多次想过要离开。

     “那时候交通不方便,很多藏族患者都是走路或者骑马几天几夜来找你看病,因为语言不通,他们就用那种无助的眼神‘盯到’你看,说‘医生,我该咋个办?’我也于心不忍,觉得自己应该留下来帮助他们。”李正希说道。

        一人建起胸外科

      “想做好,是要费很大力气的”

      半个月前,甘孜州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团队成功为一位高龄患者实施了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该手术为甘孜州首例,填补了相关领域的技术空白。

       外科手术水平是衡量一家医院发展水平的“金标准”。在今天,甘孜州人民医院已经能够紧跟时代步伐,在微创、精准治疗的领域大展身手。而在仅有一个“大外科”的年代,李正希想实施最传统的开胸手术都不可能。

        决定留下来后,李正希千方百计地想把业务技能提上去。然而,想买设备没有钱,想进修学习还是没有钱!

        用李正希的话说,要想把医疗卫生工作开展好,是要费很大力气的。好在2000年开始,泸州医学院(现西南医科大学)对口支援甘孜州人民医院,为医护人员提供免费进修学习的机会。2001年,从泸州医学院胸外科进修回来后,李正希接到任务,筹建胸外科。

        那时,科室里大多都是年轻人,没有任何经验,麻醉、护理也跟不上。只要是做手术,李正希就要在科室从早待到晚,直到病人生命体征稳定了,才放心离开。

     “确实还是很恼火,因为只有我一个人,那时我们只能做一些简单的胸外伤手术,像食管癌、肺癌、肺包囊虫摘除等手术根本想都不敢想。”于是,李正希在医院老传染科破旧的房子里,一边做一些简单的手术,一边学习、带教、培养人才。

       每周二、周五,李正希都要给医生护士上业务课。将胸外科的特点、胸外手术的注意事项、术后的护理方法等一一教授给他们,就这样,心胸外科的治疗水平逐渐提升。在刚建科一年多时间里,李正希就带领科室开展了肺叶切除、肺包囊虫摘除等手术。

        其中,肺包囊虫摘除术就是甘孜州施行的第一例肺包虫手术。

       第一例肺包虫手术

     “我们图的,就是看到他们幸福”

        包虫病,是一种流行在我国西部农牧区,危害严重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未经治疗的泡型包虫病患者,10年病死率高达94%,故亦称“虫癌”。在甘孜州,这种疾病曾严重威胁着农牧民的生命健康。

        2003年,白玉县一名17岁的藏族男孩在父母的陪伴下找到李正希,男孩的肺部右叶基本上都被“寄生虫”侵蚀,不断地咯血,身形瘦弱到无法站立。

        面对如此大面积的包囊,李正希很是忐忑。切除包囊意味着要连肺右叶一同切除,一旦肺部复张过快,心脏承受不起,很可能要“死人”!

        但不做不行,上手术台之前,男孩的家人哭着跪倒在李正希面前,“门巴,救救我的儿子……”

李正希赶忙将他们扶起来,“我一定会尽力救,但可能会出现意外,你们不要怪我。”

       男孩的父母都给了李正希无条件的信任。然而,CT、B超检查都显示只有一个包囊,结果一切开,却发现有两个盘子大小的包囊连在一起,切除包囊后,光是进行肺部复张就花了一个多小时,好在手术非常成功,不久后,男孩就康复出院了。

       2007年的一天,李正希刚出手术室,就看到一个小伙子带着一名妇女,背着一个小孩,一直跟着他到了办公室。

     “你还认得到我不?”李正希疑惑,摇了摇头。

       小伙子脱下上衣,指着胸口的疤痕笑着说:“你看,是你给我做的包虫病手术,我现在好了,而且还结婚生娃娃了,我们一家人来给你献个哈达!”

     “我真的很感动啊,甘孜州的老百姓确实很淳朴。我们给人家看病,不图人家啥,图的就是看到他们幸福。”李正希说。

        完成更多第一例

     “我跟医院的承诺,我做到了”

       在胸外科建科以后,李正希很少有时间休息,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站着就想坐着,坐着就想躺着,躺着又睡不着。”睡不着时,李正希开始谋划人才培养的问题。

     “科室的每一个医生、护士,都要让他们出去进修,医院也很支持,让我一定要把科室带起来。”为了让大家安心学习,李正希还给进修的医生护士发放奖金,减轻他们的经济负担。 

       现在,甘孜州人民医院胸外科主任、副主任都是李正希的学生,他们曾经被称为“进修小王子”,多次到省医院、省肿瘤医院、军区总医院等进修。

        李正希常常“吓唬”他们:“你们要是学不好,我跟你们没完!”

       每次出去开会,李正希都要想方设法地请大专家吃饭,托他们带好去进修的学生。李正希还会认真交代:“一定把人给我带好了,带不好我就搬个凳子坐到你们屋头去!”

       就这样,李正希带领科室相继完成了甘孜州第一例心脏手术、第一例开胸手术、第一例脊柱外科手术、第一例髋关节置换手术……

       2013年,李正希退休。

     “当初我跟医院承诺,在我退休前,会留下一个完整的心胸外科,我做到了。”李正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