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2版(2023年01月10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乙类乙管”后, 新冠病毒感染治疗费用谁负担?
四川:延续医保临时支付政策
□本报记者 冯若冰

    “乙类乙管”后新冠病毒感染患者治疗费用医保如何报销?报销比例怎么算?1月7日,四川省医保局、四川省财政厅、四川省卫健委联合印发通知,优化“乙类乙管”后新冠病毒感染患者治疗费用医疗保障相关政策,确保人民群众平稳度过感染高峰期。

       加大对农村地区支持力度

       通知明确,四川省新冠病毒感染患者在所有收治医疗机构发生的,符合卫生健康部门制定的新冠病毒感染诊疗方案的住院医疗费用,执行前期费用保障政策,由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按规定支付后,个人负担部分由财政给予补助。该政策以患者入院时间计算,先行执行至2023年3月31日。

       同时,四川将协同推动实施分级诊疗,引导患者基层就医,确保医疗服务平稳有序,加大医保对农村地区、城市社区等基层医疗机构(二级及以下医疗机构)倾斜支持力度。对参保患者在基层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新冠病毒感染及疑似症状门急诊费用,符合医保政策规定范围(含临时支付政策范围)的,实施专项保障,不设起付线和封顶线,由统筹基金直接按70 比例支付。

       统筹基金支付额不计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统筹支付限额,不计入基本医疗保险年度封顶线。鼓励基层医疗机构配足医保药品目录内(含临时纳入药品)的新冠病毒感染治疗药物。专项保障先行执行至2023年3月31日。参保患者在其他医疗机构发生的新冠病毒感染治疗门急诊费用,按照现行相关医保政策执行。

      对新冠病毒感染患者的医疗费用单列预算,不纳入定点医疗机构的总额预算指标,不纳入DRG/DIP支付范围,实行按项目付费。

       5种药品临时纳入医保

       新冠病毒感染诊疗方案中新冠病毒治疗药品、医疗服务项目和《四川省医疗保障局等五部门关于将清肺排毒合剂(新冠1号)等医院制剂临时纳入医保基金支付范围的通知》(川医保发〔2020〕3号)中,有关新冠病毒治疗医疗机构制剂延续医保临时支付政策,先行执行至2023年3月31日。

       治疗新冠病毒感染的复方氨酚烷胺(口服常释剂型)、小儿氨酚黄那敏(口服常释剂型)、氨咖黄敏(口服常释剂型)、氨酚麻美(口服液体剂)、贝诺酯(口服常释剂型)共5种药品临时纳入全省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按照甲类药品管理,先行执行至2023年3月31日。

       通知还要求做好“互联网+”医保服务,助力患者在线诊疗。要求各地卫生健康部门及时公布提供“互联网+”医疗服务的医疗机构名单。对于行业部门准许针对新冠病毒感染开放的互联网首诊服务,按规定为出现新冠病毒感染相关症状、符合《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治疗指南》的患者提供医保结算服务,有条件的可提供医保移动支付结算服务,按各地现行线下诊查费(普通门诊诊查费、专家门诊诊查费、专家门诊诊查费副主任医师、专家门诊诊查费主任医师)价格政策执行,纳入我省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按甲类项目执行。新冠病毒感染相关症状复诊服务,仍按现行互联网复诊报销政策执行。

       继续做好新冠病毒感染患者治疗所需药品等集中采购、挂网采购、备案采购、价格监测等工作,降低新冠病毒感染患者治疗成本。

       同时,继续做好医保便民服务,落实长期处方医保支付政策,实施医保经办工作常规事项网上办、紧急事项及时办、特殊事项便民办、非紧急事项延期办、消除隐患放心办。各级经办机构要在做好参保宣传动员等经办服务的同时,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农村地区、城市社区健康宣传工作,普及疫情防控知识,提高群众自我防护意识,做到医保经办服务不间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