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4版(2023年01月04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每一次考验都是一次聚力
——攀枝花市中心医院救治新冠病毒感染者纪实
□程桂英 本报记者 侯文瑾

       随着“新十条”的发布,疫情防控进入了新阶段,医疗机构内,一场严峻的攻坚战全面打响。面对严峻的防控形势和繁重的医疗救治任务,攀枝花市中心医院党委主动作为、果断决策,在充分研判的基础上统筹部署,迅速成立医疗救治、护理保障、人员调配、物资储备、设备筹集和员工关爱组,全力以赴保障患者就医诊疗,用心用力用情守护人民的生命健康。

       党委有部署,干部职工有行动。全院干部职工积极响应、迅速行动,以“真金不怕火炼”的勇气和“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精神,经受住身体和心理的双重考验,毫不退缩地坚守在医疗救治一线,用实际行动践行医者誓言,展现医者担当。

        迅速部署

        此轮新冠病毒感染疫情来势汹汹,尽管此前攀枝花市中心医院已在物资储备、统筹资源上做了准备,但感染产生的“攻势”,还是让所有医务人员猝不及防——社会面感染带来的就医需求成倍增加,医院发热门诊、急诊院前救治、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重症医学科、儿科、新生儿科人满为患,医务人员接二连三“中招”……

       唯其艰难,更显勇毅;唯其托付,更彰初心。攀枝花市中心医院党委第一时间作出部署,要求全院党员干部职工坚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将工作重心从防控感染转为医疗救治,不折不扣落实“新十条”,全力以赴做好新阶段医疗救治工作。随即,医院成立医疗救治、护理保障、人员调配、物资储备、设备筹集和员工关爱等工作组。

       为确保患者应收尽收、应治尽治,攀枝花市中心医院统筹调配全院医疗资源,利用“车轮战术”,急诊、重症医学和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有工作经验的医务人员全部进入备战状态,随时接受调派;组织针对性培训,迅速培养一批“中坚力量”,随时补位补缺;从重症医学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抽调诊治经验丰富的专家,组建“院内巡回医疗队”,为有需求的病人进行联合诊治。同时进一步完善各类设施设备及药品的补给,对呼吸机、心电监护仪等抢救设备进行全院调配,确保重症患者有设备可用。

       为保障医务人员身体健康,攀枝花市中心医院坚持早休息、早治疗、早康复原则,有全身症状无法参与救治工作的立即准假,居家休息,待身体恢复后再返岗,同时为全院职工发放“爱心包”。

       有力行动

       如果把医院比作一个战场,那发热门诊、急诊就是这个战场的“最前线”。攀枝花市中心医院也不例外,攻坚战全面打响后,医院发热门诊、急诊就经历了第一场遭遇战,接诊量骤增。

       发热患者太多,怎么办?发热门诊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简化流程、优化布局,将诊室外移,增加空气流通,降低感染风险。科室人员弹性排班,就诊量相对较少时,医务人员分批次休息,保证体力;就诊量大时,人员主动补位,确保患者就医。同时,专设儿童发热门诊,做到精准分流。

       急诊科全体医护人员都有不同程度的感染,怎么办?不管“正阳”“阳过”还是“阳康”,只要能坚持,他们就绝不退缩。

     “主任,有病人呼吸困难,需要出诊。”“我来!”说罢,急诊科党支部书记、科室负责人胡强立刻冲上了抢救车。这是他当天第16次出诊,由于科室同事相继“倒下”,胡强成了科室的“万金油”:病人病情变化情况危急找他,科室同事“倒下”无人顶替找他。可胡强嘴里说的却是对科室职工的心疼。其中最让他放不下的要数科室的“科宝”——怀孕35周的支部组织委员、医生冯源。冯源的丈夫是一名军人,现在外地进修,冯源生活上的担子比其他同事重,加之此次怀的是双胎,身体上的负担也不小。本该在家待产的冯源非但没有因担心自己感染而要求休假,反而主动提出坚守岗位。就这样,她撑着不太方便的身体,在急诊科诊室内外、在抢救室内外穿梭。

     “以往急诊科每天的患者数量在六七十人左右,现在最高峰达到了236人,出诊从原来的6~7次/天,增加到30~50次/天。”胡强说,面对蜂拥而至的病人,医护人员没有喊累喊苦,大家一边咬着牙和病毒较量,一边全力守护着病人。“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我们是医者,治病救人是我们的责任。”

       而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门诊病人、住院病人数量也达到了历史之最,怎么办?科室全体医护人员进入“无休”模式,周一到周日全天开诊,白班、夜班连轴转,实在困了、累了、坚持不住了,就到休息室短暂休息,然后又出现在自己的岗位上。

       周六下午3点多,医生杨磊才结束上午的看诊工作,仅当天上午就诊治70余名患者,工作量是平时的两倍多;党支部书记、科主任杨燕24小时在线,时刻关心关怀医务人员的身心健康,确保科室正常运转,保障患者生命健康……

        静待春来

        保健康、防重症,ICU是为生命托底的最后一道防线。在ICU医生感染率60 、护士感染率90 ,ICU床位已达极值的情况下,守住防线是职责,是使命……

       攀枝花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制定危重患者分层抢救方案,由医院统筹,科室协调,专设3个医疗组、护理组具体分层实施,同时成立质控专班,强化医疗护理质量,确保重症患者获得有效医疗救治的同时,使有限的医疗资源发挥最大作用。

       重症医学科病房内,一位木里来的重症患者因呼吸困难而烦躁不安。为帮助患者呼吸,医生邓小东决定先使用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以减轻病人痛苦。可病人却不配合,眼里写满了对疾病的恐惧和对仪器的抗拒,忙碌的医护人员立即充当心理咨询师,为病人详细讲解无创呼吸机的作用,以及初次使用上呼吸机可能会出现的情况及应对方法,给患者吃下定心丸。

      “那我试一试!”病人最终战胜恐惧用上了无创呼吸机。为保证病人使用效果,邓小东一直守在患者床旁,根据患者的情况不断调整呼吸参数。正是因为他耐心、细致的医疗照护,这位从木里远道而来的重症患者,以极快的速度转危为安,顺利转回了普通病房。

       抢救、治疗重症患者,重症医学科团队责无旁贷;为发热及其相关症状患者提供专业的诊疗建议,重症医学科团队义不容辞。

       傍晚时分,还在重症医学科病房忙碌的科室副主任张开龙(“院内巡回医疗队”队员)手机铃声再次响起:“张老师,我们这有个发热病人血氧饱和度不太好,麻烦您来看看。”接到外科同事电话,张开龙随即又赶往外科病房。

      “虽然这场攻坚战‘打得’有些措手不及,但我们经历过多次突发应急事件的考验和磨炼,大家具备过硬的本领和专业技术,所以能够临危不乱、镇定应对。”重症医学科党支部书记、科室主任吕胜带领着重症医学科团队24小时坚守岗位,对每一位重症病人的病情、用药、检查结果等了然于心,为每一位重症病人制定详细、全面的治疗计划,全力守护重症病人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受访单位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