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头版(2022年11月02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做好“必答题”“特色卷”
——四川中医药的高质量传承创新发展之路
李芯怡 本报记者 侯文瑾

 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摘自党的二十大报告

 我省素有“中医之乡、中药之库”的美誉,川派中医药源远流长。灿烂的巴蜀文化和独特的自然气候条件,孕育了一代代中医名家,培植了丰富的川产药材,积淀了浓厚的中医药文化。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出台促进中医药发展的系列政策文件,把中医药工作纳入对地方党委政府绩效考核,有力推动中医药事业、产业、文化“三位一体”高质量发展。


 国家中医药局多次肯定我省中医药工作,2021年底,我省成功获批建设全国7个之一、西部唯一的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未来,四川中医药将继续做好“必答题”“特色卷”。


提质提量
全省中医服务量居全国之首


 近年来,我省不断推动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以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为例,近3年来,该院通过中医医联体网络举行培训讲座50余次,积极开展中医药特色治疗技术和中医适宜技术10余项,内容涵盖穴位埋线、埋针、穴位贴敷等,帮助基层卫生院建起中医门诊和中医病房,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全方位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技术和服务水平。


 以往患者身体不适,只能前往医院看门诊。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基层中医机构的信息化建设快速发展。如今,我省许多中医医院提供“护理上门”“智慧中药房”等服务,慢性病或康复患者只需网上预约,便可享受中医药入户服务。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我省196家县级以上中医医院全部接入网上问诊平台并开通网上问诊服务。


 目前,全省有二甲及以上县级公立中医医院142家,占比82.6%,100%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和超过94.8%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100%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设立中医馆,基层中医药服务量达到50.2%,居全国第一。截至2021年底,全省中医服务量超过1.5亿人次,位居全国之首。


传承创新
促进中医药产业全链条发展


 八百里青城,漫长的时光长河积淀下了中华道医、珍稀药膳、服气辟谷、太极养生等丰富而独特的康养资源和养生文化。近年来,都江堰市大力研究、挖掘青城中医药文化和道医文化精深内涵,打造大青城道医、道养、道药第一品牌,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为发展康养产业提供了有力支撑。


 省委省政府将中药材产业纳入全省7个千亿级产业之一优先发展,将中医药产业纳入全省14个重点产业之一,并纳入“10+3”现代农业体系、“5+1”现代工业体系和“4+6”现代服务业体系。建成24个药材规范化种植科技示范区,16个品种、24个基地通过国家GAP认证,均居全国第一,带动种植中药材面积26万亩,实现产值12亿元。


 与此同时,加快发展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建设7个中医医院医养结合示范中心、老年病及康养中心和中医药健康服务创新孵化基地,建成中医药养生保健服务示范区4个、中医药与养老服务结合试点项目6个。推动多业态协同发展,构建“中医药+康养、旅游、文化”融合的特色发展模式。会同文化和旅游厅出台《关于加快四川省中医药健康旅游发展的实施意见》,打造四川中医药健康旅游品牌,认定35个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


多措并举
为中医药文化传播添动力


 如何更好地传承与弘扬中医药文化,并更好地利用四川中医药来造福群众?四川中医药事业发展立体布局,“内外兼顾”,让中医药文化的魅力通过多种形式声名远播。


 省委将中医药文化纳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会同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医药文化传播行动工作方案》,不断完善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体系。


 成立全国首个以研究老官山汉墓医简为主的出土医学文献与文物研究院,加大对“天回医简”等出土医学文献和文物的研究,获评全省首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院。编撰完成《四川中医药——传承发展70年》,整理编撰《川派中医药名家系列丛书》。开展《彝族医药大典》《羌药学》《羌药炮制学》《羌药方剂学》编撰。编撰出版《巴蜀中医文献珍本汇刊》《川派中医名家珍本汇刊》,收录巴蜀历代中医名家著作160余种。成立四川省非遗协会传统医药专委会,168个传统医药项目入选非遗名录。


 将文化传播融入群众生活,我省建成国家级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3个,省级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中小学中医药文化传承基地34个。充分利用省图书馆、博物馆等优质平台资源,每年开展“名中医大讲堂”等中医药文化传播活动1000余场。联合省文物局、文化和旅游厅开展全国首个中医药文物展,全国首个省级中医古籍展,组织首次川渝中医药传播人才培训。常态化开展“名中医川渝行”、中医药文化“六进”、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大赛等主题宣传活动,中医药文化主题宣传点亮成都标志性建筑天府双塔,走进机场、高铁站,创作中医药歌曲、川剧,推动中医药文化融入群众生活。


对外交流
中医药走出国门


 10月4日,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派驻捷克奥洛穆茨中医中心的医师罗婧受邀参加帕拉茨基大学孔子学院组织的冬季中医基础理论系列讲座,为来自捷克奥洛穆茨、布拉格、布尔诺等地的60余位学员讲授经络学总论,深受大家的喜欢;中国(四川)第17批援几内亚比绍医疗队卡松果点点长、省第二中医医院针灸科主任中医师薛斌带领医疗队队员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运用针刺、灸法、火罐、推拿等中医特色理疗方法对当地患者进行治疗,援非的两年多时间里,共诊治患者3200多人次,许多康复的患者指着他胸前白大褂上的五星红旗表示感谢……
 (下转0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