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10版(2025年11月18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四川天府新区华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十年 他们用真情交出暖心答卷

       近日,四川天府新区华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口上演了“惊心动魄”的一幕:一位双手不停颤抖的老人,紧握着一把钉锤,被安保人员拦下……原来,老人姓周,患有帕金森病,此次前来却并非看病,而是准备亲手为守护老伴十年的家庭医生团队,“钉”上一份最质朴的谢意。

       时间绘就“信任地图”

       周大爷的老伴江阿姨,身患高血压、糖尿病和心脏病十余年。在林洪家庭医生团队长期、精心的管理下,复杂的病情被梳理得井井有条,指标稳定了,悬着的心也放下了。“感谢你们……把我老伴的慢病管得这么好!”钉锤一下下敲击,将锦旗牢牢钉在墙上,也将十年的感激与信任,深深钉进了彼此的心里。

       近年来,四川天府新区华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多次收到来自12345热线的表扬,40多面锦旗挂满了墙壁:有的是子女替行动不便的父母致谢,有的是老邻居结伴而来。每一通电话、每一面锦旗背后,都是一个关于生命守护与温情陪伴的故事。

       周大爷的钉锤,激起的不仅是感激,更是华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十年深耕的温暖回响。这是一份用时间绘就的“信任地图”:自2015年至2025年,高血压签约患者、糖尿病签约患者从“被动治疗”转变为“主动信赖”,这条连接着签约居民与家庭医生的健康之路,是基层医疗服务赢得人心的最有力证明。

       医防融合筑牢基层防护网

       这份沉甸甸的信任,源于一场始于2009年的国家行动: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实施,系统性构筑起全民健康的基层防护网,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为守护居民健康的“最后一公里”。

       从家医签约到建立健康档案、定期随访,到上门服务、家庭病床、康复指导……基层医疗的角色发生了深刻转变,它不再只是“看病”,而是主动“走进”生活,成为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健康守门人。

       在华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像林洪医生这样“暖心负责”的团队有十余个。他们熟悉每位慢性病患者的用药方案,听得懂方言背后的健康焦虑。他们是医生,更是老街坊、老熟人。他们用脚步与耐心,织就了一张紧密的社区健康守护网。

       从“四川省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到“全国百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称号,华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医防深度融合的理念深植于每一项服务中,持续推动健康促进和服务内涵建设。该中心近年来构建了多层次服务体系:从MDT儿童健康到“9073”养老模式以及精准化的呼吸慢病管理,再到“1+1+N”家医团队和“医+N”融合多病共管,只为兑现一个核心承诺——为社区居民提供安全、有效、便捷的生命全周期健康服务。 (蒙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