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6版(2022年10月12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接过一面锦旗 收获一份肯定
本报综合

一滴水折射光辉,一面锦旗满含深情。对于患者和家属来说,他们用这面锦旗表达着对医护人员的感激,而对于医护人员来说,最欣慰的莫过于患者的健康和肯定。每面小小的锦旗背后,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

真心“换来”真情和锦旗


日前,成都市新津区宝墩医养中心入住老人刘道发的家属,为感谢该中心全体工作人员一直以来的悉心照顾,为该中心送来一面写有“重责任精护理,献真情似家人”的锦旗。


故事要从大半年前说起。刘道发是一名退伍军人,现年73岁,因摔伤致右侧股骨粗隆下骨折入院治疗。出院后,由于老伴年事已高,儿女要上班且家人们都没有照护经验,刘道发无法得到很好的照顾。在经过多方咨询和商量后,1月17日,家人将刘道发送到了成都市新津区宝墩医养中心。


医养中心在对刘道发进行评估时才知道,原来他还患有胸椎陈旧性骨折、骨质疏松伴病理性骨折、糖尿病、脑缺血灶和腔隙性脑梗塞。由于患过脑炎,脑神经受损,导致刘道发不喜沟通,不愿服药。该中心召开了工作会议,根据刘道发的实际情况,从医疗服务、日常照护、心理健康方面为其制定了个性化服务方案。


工作人员每天都抽时间、找机会,主动跟刘道发聊天,陪他散步,即使经常碰壁,也不气馁。俗话说:“真心换真情”,在工作人员的真心关怀与照护下,刘道发渐渐信任并接纳他们,开始参与文娱活动,主动与其他老人交流。


经过服药治疗和工作人员的悉心照护,刘道发的精神状况得到了明显的好转。国庆假期,刘道发一家带着锦旗来到宝墩医养中心,表达了对医养中心全体工作人员的感激之情。 (邓梨明)


一面来自远方的锦旗


前不久,绵阳四○四医院丰谷院区收到一名新冠肺炎治愈患者李欣(化名)寄来的一面锦旗,这面锦旗上写着“医德高尚仁心仁术,医术精湛尽心尽责”。她说:“感谢医护人员的专业守护和悉心照料,让我这个外乡人感受到家的温暖,如果不是你们,我不知道即将面对的会是什么,你们的付出我无以报答,希望有机会你们能来我的家乡。”


李欣在得知自己确诊新冠肺炎后,内心非常恐惧,她开始变得食不知味,夜不能寐,加上她是外地人,在生活习惯方面也有很多不适应,导致她担心、恐慌情绪加重,整日提心吊胆。了解到李欣的情况后,绵阳四○四医院救治团队密切关注她的身心健康,主动和她聊天,为她讲解病情,按她的饮食习惯调配饭菜……通过无数次的病情解答和心理疏导后,李欣终于卸下恐惧,满怀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在救治团队的悉心照料下她最终战胜了病魔。(绵阳四○四医院)


从“提意见”到送锦旗


“当初以为必须做手术,我们一家人担心得很。”近日,刘叔一家来到资阳市中医医院针灸中心病区(五),将带来的锦旗用双手送到医护人员手中。


63岁的刘叔是地地道道的北京人,退休后跟随家属回到资阳市雁江区生活,近期感觉到腰部及左侧臀部剧烈疼痛,在家人陪同下他来到资阳市中医医院就诊,经检查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伴坐骨神经痛。“您这样的情况必须卧床。”主管医生张冠军告诉刘叔,“目前您可以先保守治疗。”听到医生的叮嘱,刘叔和家属有些疑惑,“走南闯北这么多地方,大医院见得不少,我这么疼了还不用手术,你们这个诊断可靠不?”面对刘叔的顾虑,张冠军耐心地做了解释。


眼看刘叔被剧烈的疼痛折磨着,家属深感焦虑、疲惫,科室针对其情况制定了专门的方案,采取了电针、中频、中药塌渍等中医药治疗。为了缓解刘叔的不适,医护人员想了许多办法,疼痛难忍就不断调整治疗方案,体位不舒服就贴心放置枕垫,有情绪要纾解,科室普通话比较好的人员就主动“话疗”。慢慢地,刘叔的疼痛一天天缓解,家属的焦虑一点点消除,聊天内容也从“给你们提个建议”变成了“今天感觉挺好”,再到“辛苦了,谢谢你们”。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刘叔康复出院并送来锦旗,“是你们的专业、敬业,耐心、用心,消除了我们所有的顾虑。我们全家信任并感谢你们!” (彭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