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来,旌阳区成功创建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县、四川省健康促进区,区卫健局先后获得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四川省卫生健康系统先进集体、德阳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德阳市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等殊荣。
全力以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效
完善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机制。组建疫情防控组、流调采样组、消杀灭组等专业组,开展核酸采样、流行病调查及新冠疫苗接种等工作,全面提升防控能力和水平。
全面落实疫情防控重点工作。规范改建发热门诊和哨点诊室,严格执行重点人员核酸检测,建成核酸检测实验室4个,引进方舱实验室2个。
推进新冠疫苗接种工作。完成新冠疫苗接种210万剂次,全区新冠疫情防控屏障初步构建。
守正创新,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攻坚克难
持续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启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改革,“药品零加价”成果不断巩固,取消药品加成政策累计为民让利4205.37万元,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得到巩固完善。
大力加强医联体建设。组建以区中医院为龙头、各基层医疗机构为成员的区域医共体;区中医院牵头成立集中消毒供应中心,区第二人民医院牵头组建旌北片区基层医院区域联盟,区妇幼保健院牵头组建妇儿专科联盟,成立财务集中核算管理中心、织物消洗联盟等,促进优质资源共享。
落实分级诊疗制度。5年来,全区累计共16443人次患者实现双向转诊(其中:转入病人4848人次,转出病人11595人次);县域内住院率达96.38%;基层医疗机构诊疗量占比84%,病床使用率达77.86%。
综合施策,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日趋完善
医疗机构实现提质扩容。发挥区中医院、区妇幼保健院龙头作用,打造覆盖全区的“骨科、康复、妇科、儿科”区属临床重点专科医学中心,辐射带动基层医疗机构能级提升。区第二、第三、第四、第五人民医院相继挂牌,11家基层医疗机构达到“优质服务基层行”推荐标准。全区基层医疗单位均配备彩超与DR等影像学设备,50%以上的基层医疗单位配备CT。
中医药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区中医院达到三级乙等中医医院标准,100%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和90%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
加强卫生健康信息化建设。加快“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完善全区基层医疗机构PACS、LIS系统建设,11家基层医疗机构实现检验检查结果互联、互通、互认。
聚焦民生,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明显增强
疾病预防控制不断强化。旌阳区达到国家消除血吸虫病标准,艾滋病疫情控制在低流行水平,肺结核报告发病率下降到49/10万,初步建立起慢性病防治体系,严重精神障碍防治网络不断完善。
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从40元提高到74元,服务内容增加到12类45项,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组建家庭医生团队148个,累计签约84171户、328267人。
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继续加强。建立健全区、镇、村3级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体系,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出生缺陷综合防治不断推进。
精准发力,脱贫攻坚行动圆满收官
全面落实健康扶贫政策。实施“十免四补助”,全面落实“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政策,实现“入院零预付、报销零起付、出院10%支付”。5年来,贫困患者县域内住院12044人次,总费用5039.92万元,自付占比8.81%;门诊11841人次,总费用107.94万元,自付占比1.16%。
深入开展对口帮扶工作。选派200余人次骨干医生远赴越西县开展对口帮扶工作,“传帮带”工程共师带徒74人,捐赠设施设备及现金约600万元。
扎实推进“五个一”帮扶工作。与100户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参与和新镇长寿村、黄许镇长平村结对帮扶工作,定期开展“以购代扶”活动,为联系帮扶村捐赠资金20余万元。
强基固本,卫健事业支撑保障持续夯实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通过考核招聘等方式增加各类专业技术人才272人,全面推行“区管院用”机制,对系统所有专技人员的编制与职数进行统筹管理,实现“医院人”向“系统人”的转变。
加快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总投资3亿元、建设规模5万平方米的区中医院黄河新区院区已于2021年投入使用;总投资5亿元、建设规模达5万平方米的区医养结合中心以及两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升项目已完成主体建设;总投资10亿元、建设规模达12万平方米的区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与区医疗中心,计划于年底开工建设。
强化行业党建工作。全面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90%的医疗单位完成党政分设,组织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推进卫健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启动行业领域突出问题、欺诈骗保、不合理检查等专项整治工作,创建“清廉机关”示范单位1家、“清廉医院”7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