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16版(2022年09月28日) 上一版 下一版
难忘村医小姑娘
重症医学科 袁秀

 全员核酸采样已经连续进行十几天了,若你问,累吗?我会回答你,累!但是,我们不怕累。


 我在简阳新市垣坝村当点位联络人,几天下来,和村上的干部、志愿者们配合默契,工作开展得非常顺利。村上有几十户特殊人群需要入户采集核酸,村上领导体谅我们,让当地村医上门服务。


 在我的潜意识里,村医应该都是五六十岁,背着一个医疗包的中老年男子。但我见到的垣坝村村医却是一个年纪不大,个子不高,有着爽朗笑声的小姑娘。


 我们7点准时开始进行核酸采样,她便和同事带上物资踏上了山村入户之路,天空一直下着淅沥沥的小雨,大多都是泥巴路,又湿又滑,穿着厚厚的防护服,还得一家一家去敲门,每户人家又相隔甚远,原本两三个小时就能完成的工作,她足足用了4个小时。


 等她完成采样工作回到点位的时候,我们都以为会看到她疲惫的脸庞,谁知她动作潇洒地从电瓶车上下来,就开始滔滔不绝地给我们讲述路上的奇遇,爽朗的笑声也治愈了我们疲惫的心灵。我见她腰间系了一根绳子,挂着两个黄色袋子,样子特别滑稽,于是我拿出手机准备给她拍照,她则特别大方地摆着造型任凭我拍。


 当脱下防护服,摘下帽子和口罩的那一刻,只见她的头发、衣服已经全部湿透,脸上深深的勒痕,还有发白的双手,让人尤为心疼。小姑娘处理完医疗废物之后,理了理自己的头发就潇洒地走了。从她远去的背影里,我看到了乡村医生的勇敢、担当、责任与初心,他们没有最好的医疗条件,但疫情来了,从不缺席,一声令下,哪里需要便冲向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