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4版(2022年09月21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德阳市内镜治疗中心——
由弱到强 有何“秘密”
文/图 余红梅

 截至今年,艾霞已经在德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工作了13年。如今已是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的她,是医院消化内科发展的亲历者,更是参与者。


 “我刚来时,这里看的病种少,检查设备也少,自身发展都面临很多难题。”艾霞回忆着消化内科这些年来的发展变化,“现在我们这里已经是德阳市内镜治疗中心,还担负着帮扶其他医院的任务。”

从弱到强
消化内科的“蝶变”


 2009年,毕业于山西医科大学的艾霞来到德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工作。当时,她是消化内科第一位硕士研究生。


 “设备仪器少,能看的病种少。科室在现在门诊大楼的四楼,和内分泌科室共用病床、共用护士。”对在大医院实习过的艾霞来说,到当时的德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工作,心里有一定的落差。


 不过,有一个人让她树立起了信心,这个人就是科室主任樊林。“当时樊主任给我们那批刚进来的医生讲了很多鼓励的话,对消化内科未来的发展定下了目标和思路。”这让艾霞有了强大的动力。


 德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张德军曾提出,医院要在困境中求生存、在竞争中求发展,医院的发展规划和学科建设至关重要。


 为把消化内科打造成医院,甚至德阳市的重点学科,在樊林的带领下,科室全体医护人员主动分析科室的现状、发展潜力和趋势,在工作中不断积累消化系统方面疾病的诊断经验,提高对消化系统肿瘤的治疗水平,尤其对消化道大出血及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有独到之处。还新开展了消化道早癌和癌前病变的筛查,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结扎,硬化剂、金属钛夹内镜下止血,超声内镜等技术。开展三级、四级介入手术达10余项。同时,在医院的大力支持下,消化内科还先后引进了一大批在德阳市领先的设备。


 2016年9月23日,德阳市内镜治疗中心在德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成立。目前,内镜诊疗项目由原来的10多种,增加到20多种;ESD、ERCP、EST、POEM、EMR等内镜介入项目在当地领先。


从自身发展到帮扶
让成果惠及兄弟医院


 对癌症进行早发现、早治疗,能够极大提高病人的治愈率。因此,科室把早筛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开展,并派科室成员到大医院、高校进修,以促进科室全面发展。


 目前,这个拥有多名主任级医师、研究生和主管级护师的科室,形成了人人思发展、谋发展、干发展的良好氛围。完成了省部级科研项目《德阳地区Hp流行控制情况调查研究》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在德阳地区的临床研究》,不断跟进学科发展前沿。


 作为德阳市内镜治疗中心,还不断提高省内消化医师的早癌诊治规范化操作技能;建立省内除华西医院外第二家用于内镜培训的实验室,让德阳地区各区县消化医生有更多临床模拟实践机会,培养学科技术骨干队伍,垒好人才根基,有力推动了德阳地区消化内镜的发展。


 为充分发挥内镜治疗中心区域医疗高地的辐射作用,2017年10月,德阳市第二人民医院首个专科医联体成立。其中,消化内科成为首批专科医联体建设科室之一。


 德阳市第二人民医院业务副院长刘伦波这样说道,“专科医联体不能流于表面,只有把市级三级医院和县级医院在实质上相连接,才能真正带动县级医院以及县域内整体医疗水平的提升。”


 后来,德阳市第二人民医院与广汉市第二人民医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实现了有效力、有实质性的“下沉”和“提升”;德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根据基层医院的实际情况进行授课、查房、人员培训,有侧重地“对症下药”;率先在地市级医院打造国内首家内镜医生交流平台,采用1080p制式,这个高清内镜图像适时传输、同步指导的远程交流平台,用于指导基层医生内镜下诊断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