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7版(2022年09月14日) 上一版 下一版
致敬!奋战在“疫”线的你
文/王拓 图/张直

 中秋佳节本是团圆的日子,但为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许许多多的医务人员仍在坚守岗位。让我们跟随多名医务人员的步伐,见证他们“不一样的中秋”。


针灸医生李洪:  
医务人员的专职“网约车司机”


 9月10日上午,东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针灸医生李洪驾驶着一辆小汽车,在成都市锦江区的街道上四处奔波。这次疫情期间,他脱下白大褂,临时当起了医务人员的专职“网约车司机”。尽管,在他飞驰而过的大街上,有一个窗户后就是他的家,里面有他的妻儿,但他已经10多天没有回过家了。“我们现在是闭环管理,不能回家。”他说,中秋节也不例外。哪里有医务人员要上门做核酸采样,打一个电话,哪里有医务人员要送核酸样本,发一条微信,他就立即起身,踩下油门出发。


放射科技师张旭华:  
被小朋友的贺卡暖了心


 驾驶位上的李洪穿着一身隔离衣,副驾位上的女生张旭华裹得更严,防护服、面屏等防护装备一应俱全,身上还吊着一个大号的黄色塑料袋,里面装着核酸采样用的试剂管、咽拭子、登记册等。平时,张旭华在东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拍CT片子,疫情一来,她就变成了居民眼中的“大白”。


 张旭华7点多起床,8点半左右准备就绪。中秋节的上午,她的任务是上门做核酸采样。“我们中心周边几个低风险小区都有上门采集核酸样本的需求,有许多居家隔离的居民。”车在一个小区门口停稳,张旭华调整了一下面屏,起身朝小区走去。


 “大多数居民都很配合、支持我们。”张旭华说。录入信息、消毒、取出咽拭子、采样,再合上试剂管,尽管没有人搭把手,张旭华依然驾轻就熟。约3个小时,张旭华去了5个小区、近10栋楼、10余户人家。12点左右,尽管天气凉爽,但汗珠已经从张旭华的额头上不断渗出。


 “其实我昨天接到通知可以回家了,但昨天晚上又通知要继续工作。”张旭华20岁出头,她说自己陪爸爸妈妈的时间不多,本来想着可以回家待几天,过一个团圆的中秋,“因为疫情,确实有些无奈,但这是(抗疫)必须做的。”张旭华和李洪一样,从8月底进入抗疫序列,一直闭环工作到现在。“但,今天也有一件暖心的事。”说着,张旭华又笑了出来。“有个小朋友做了核酸之后,跑进屋子拿了一张贺卡出来送给我,是他自己做的。”张旭华把贺卡拿出来,只见上面画着一轮明月,写着“中秋节快乐,谢谢”。


心血管内科医生谢英柱: 
 爬许许多多的楼,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服务


 位于青羊区的安康社区有许多老旧院落,这里住着不少行动不便的老人,他们的核酸怎么做?为此,成飞医院心血管内科医生谢英柱和他的同事们组成了小分队,为老人们上门服务。


 “很多残疾的、有基础疾病的、有认知障碍的、有外伤的老人,他们没办法下楼做核酸检测,或者没办法长时间排队,这就需要我们上门做核酸采样。”谢英柱说,为这些特殊群体服务,需要更多耐心和细心,“有的老人没办法自主张开嘴巴,需要家属来示范,或者帮忙打开嘴巴。如果实在不行,就需要很小心地做鼻拭子。”


 谢英柱说,通常是他和三四名同事,负责社区内的5个老旧院落,每个老旧院落大概有二三十位需要上门服务的老人。因此,除了耐心和细心,还需要体力,“要爬楼,爬许许多多的楼,大多数老旧院落里没有电梯。”


 然而这一切难不倒谢英柱和他的同事们,因为两年前,他们也曾支援武汉,经历了淬炼。


自贡援蓉护师陈婷: 
刚撤离海南,又支援成都


 像李洪、张旭华一样,在中秋节坚守抗疫岗位的医务人员还有很多很多。


 来自西南医科大学附属自贡医院的主管护师陈婷,在青羊区黄田坝坚守岗位。9月1日,她跟随自贡市的支援队伍来到成都,那天是她刚结束海南支援工作回川的第三天。两年前,她还曾支援武汉,战斗在汉阳方舱医院。陈婷说:“在成都的工作量比在海南和邻水更大,因为这里人口更密集,我们平均每人每天要采500人左右。”


 从8月12日支援海南算起,陈婷已近一个月没回家了,她说自己当然想家,但成都市民看到她和同事身上写着“自贡”两个字后,纷至沓来的谢意也让她感到欣慰。


肿瘤科医生赵芬: 
既是医生又是“患者”


 几天后,就是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科医生赵芬的预产期,为保障母亲和孩子的安全,科室安排赵芬回家休息。在这个中秋,她有双重身份:既是医生,又是“病人”。上一分钟,她挺着大肚子,上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互联网医院向产科医生咨询,生娃前该准备啥,注意啥;下一分钟,她又变回肿瘤科“坐诊”医生,在互联网医院为73岁的胃病患者提供诊疗。


 在线上,妇产科医生任秀聪详细地询问了赵芬的状况后,发来了饮食注意事项,以及准妈妈和宝宝的必需品清单,并叮嘱她一定要坚持定期做产前检查。当赵芬变回肿瘤科医生,则告诉患者:“您现在有点营养不良,如果呕吐和腹泻不能缓解,要及时联系我,必要时要来医院输液补充营养。”


 本次疫情中,互联网医院正在发挥更大的作用。据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口腔科医生杨恒统计,自8月25日以来,她已远程为60多位患者提供了诊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