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门疼痛是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的不适症状,不少人出现这种情况时,会下意识认为是痔疮发作,往往自行用药处理。但实际上,肛门疼痛的原因并非只有痔疮,肛周脓肿也是引起肛门疼痛的常见疾病,且若延误治疗,可能引发更严重的后果。由于两者症状有相似之处,很容易被混淆,了解它们的区别及肛周脓肿的特点,能帮助人们及时准确识别病情。
       痔疮与肛周脓肿的区别
       虽然痔疮和肛周脓肿都可能导致肛门疼痛,但在症状表现上存在明显差异,可从以下方面区分:
       疼痛特点不同 痔疮引起的疼痛多与排便相关,如排便时疼痛加剧,便后可逐渐缓解,疼痛性质多为胀痛或灼痛;而肛周脓肿的疼痛通常是持续性的,且会逐渐加重,呈剧烈跳痛或胀痛,即使不排便也会感到明显疼痛,部分患者甚至会因疼痛影响行走和睡眠。
       局部表现不同 痔疮发作时,肛门周围可能出现柔软的痔核脱出,或伴有便血(多为鲜红色,滴血或便纸带血);肛周脓肿则表现为肛门周围出现肿块,初期肿块较硬,随着病情发展会逐渐变软,触摸时温度较高,有明显压痛,严重时肿块会自行破溃流脓。
       伴随症状不同 痔疮一般不会引起全身症状;肛周脓肿患者常伴随全身不适,如发热、乏力、食欲不振等,部分患者体温会明显升高,这是由于细菌感染引发的炎症反应所致。
       肛周脓肿的潜在风险
       肛周脓肿若未及时治疗,病情会持续进展,可能带来一系列风险:
       形成肛瘘 肛周脓肿自行破溃或切开引流后,若脓腔未完全愈合,可能会形成肛瘘。肛瘘表现为肛门周围反复流脓、潮湿、瘙痒,病程可长达数年甚至数十年,通常难以自愈,需要手术治疗才能根治。
       感染扩散 脓肿内的细菌可能通过血液或淋巴系统扩散到全身,引起全身性感染,如败血症、脓毒血症等,严重时会危及生命。尤其是免疫力较低的人群,感染扩散的风险更高。
       局部组织破坏 长期存在的脓肿会不断破坏肛门周围的组织,导致肛门功能受损,可能出现肛门失禁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科学应对与治疗
       出现肛门疼痛症状时,应采取科学的应对措施,避免延误病情:
       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不要自行判断病情或滥用药物,应尽快到正规医院就诊,通过医生的详细检查(如肛门指检、超声检查等)明确病因。若确诊为肛周脓肿,需尽早接受治疗。
       规范治疗控制感染 肛周脓肿的治疗以手术为主,通过手术切开脓肿引流脓液,缓解疼痛和控制感染。术后需遵医嘱进行换药、抗感染治疗,保持伤口清洁干燥,促进伤口愈合。在脓肿未形成前,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控制炎症,但不能替代手术治疗。
       注意术后护理 术后要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久坐;饮食清淡,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避免便秘或腹泻对伤口造成刺激;每天用温水坐浴,清洁肛门周围皮肤,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有助于伤口恢复。
       日常预防要点
       日常生活中做好预防措施,能有效降低肛周脓肿的发生风险:
       保持局部清洁 每天用温水清洗肛门周围,勤换内裤,保持肛门周围皮肤干燥清洁,避免细菌滋生。排便后用柔软的纸巾轻轻擦拭,避免用力摩擦损伤肛门皮肤。
       调整饮食结构 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粗粮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多喝水,避免长期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保持大便通畅,减少便秘和腹泻的发生。
       养成良好排便习惯 每天定时排便,避免久蹲厕所,排便时不要玩手机或看书,缩短排便时间,减少肛门周围静脉丛的压力和肛门皮肤的损伤。
       增强身体抵抗力 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快走、慢跑、太极拳等,增强体质,提高身体免疫力,有助于降低细菌感染的机会。(四川省盐亭县人民医院 中西医结合肛肠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