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11版(2025年10月31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叙永县江门镇卫生院
土味科普+中医良方 守护乡亲健康

     “李大爷,血压就像咱田里的水,高了怕冲垮田坎,低了怕旱了秧子,要管得刚好才行!”在叙永县江门镇的一个村社活动室里,家庭医生一番接地气的“土味”比喻,逗得在场的乡亲们哈哈大笑,也让大家瞬间理解了慢性病管理的核心。

       近日,这样热闹而温馨的场景在江门镇的各个村落上演。由江门镇卫生院派出的两支家庭医生团队,正以“小集中”进村社的模式,将一体化的健康服务打包送到村民身边,真正激活了医防融合的“神经末梢”。

       为了让专业的健康知识不再“高高在上”,家庭医生们可是下足了功夫。他们用“庄稼施肥”来比喻血糖需要平稳控制,用“机器上油”来解释关节养护。这种带着泥土芬芳的“田坎语言”,成为打通健康知识传播“最后一公里”的金钥匙。

       除了口耳相传,团队还准备了图文并茂的健康保健手册。手册针对高血压、流感等农村常见病,用大字号、漫画的形式呈现防治要点,成了许多老人爱不释手的“健康宝典”。

       每次活动,由穴位敷贴、针灸和中药塌渍组成的中医服务摊位总是最火爆的地方。许多长年受关节炎、腰肌劳损困扰的乡亲们闻讯赶来。

     “贴上去热乎乎的,脖子一下就舒服了。”刚体验完中药塌渍的王大妈欣喜地分享感受。家庭医生团队带来的中医药适宜技术,以其“简便验廉”的独特优势,有效缓解了群众的日常病痛,也让传承千年的中医药文化在乡村焕发出新的活力。

       系列活动的开展,悄然改变着乡亲们的健康观念。许多村民从过去的“小病拖、大病扛”,转变为主动咨询、积极管理,家庭医生也渐渐从宣传册上的一个概念,变成了村民们口中亲切的“自家医生”。 (黄生义 赵小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