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严峻的疫情形势,9月1日,成都按下了“暂停键”。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以下简称“成医附院”)门诊护士黎媛媛一家却没有因为疫情“闲”下来,本来住在一起的家人,因为各自加入了不同的抗疫战线,成为成都抗疫力量的一部分。
妻子
严守医院防疫“第一关”
黎媛媛是成医附院门诊部的一名普通护士,疫情发生后,几乎每天都坚守在医院入院登记口、应检尽检信息录入口及门诊各诊室。黎媛媛和同事们所在的门诊岗分成了多个点位。门诊岗是防止疫情蔓延到院内的“第一关”,所以每个点位都非常重要。
同时,黎媛媛所在的岗位由于疫情政策经常调整,常常会面对大量的就诊患者。“有些患者对于随时变化的防控政策表示理解,有些则由于担忧病情导致情绪比较激动。”黎媛媛说道。
对于患者就诊因疫情导致的“就诊难”问题,黎媛媛琢磨出了一套自己的应对策略。如果是因为核酸检测报告等问题,黎媛媛会先对患者病情进行初步判定,若病情较危重,会为患者开通急诊通道方便其就诊;若患者病情较轻,则会通过耐心地讲解疫情防控政策,引导患者静心等待核酸报告出来后就诊。
在黎媛媛看来,核酸检测报告不仅仅是一个证明,更是所有患者安全保障的“底线”,守住了防疫的“第一关”,才能守住患者的基本健康。
倒了白班后,黎媛媛则从同事手中接过核酸信息录入工作,一边迅速、无误地做好核酸信息录入;一边提醒排队的群众拉开“一米”间距,避免交叉感染。
丈夫
请缨加入核酸采样队伍
黎媛媛的爱人聂建华是成医附院耳鼻喉科的一名医生。疫情来临后,他主动向单位提出申请,希望加入核酸采样队伍,与妻子并肩战“疫”。
9月2日11点,聂建华跟随医院采样队伍前往大丰进行核酸采样任务。当天由于核酸检测系统问题,部分群众因长时间排队情绪较为激动,聂建华借鉴妻子的“调解”技巧,现场“变身”调解员,认真倾听群众诉求,做好群众解释工作。
本来平时5个小时就能完成的采样任务,聂建华和同事们从上午11点一直奋战到次日凌晨近1点。近12个小时穿着防护服工作,让拥有20余年临床经验的聂建华也有些吃不消,但他和同事们还是默默坚持了下来。
“我们不算最辛苦的,最辛苦的是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们,基层工作太不容易了,他们的工作真心不好做,需要不断在群众间进行协调。”聂建华表示。
父亲
“扎根”社区“24小时”抗疫
而黎媛媛的父亲作为成都市新都区南河湾社区的党支部书记,为了能够第一时间处理群众的难题,选择住在了南河湾社区里。哪里有问题,只要一个电话,他就会第一时间出现在哪里。
每天,社区全员核酸采样、小区疫情防控管理、志愿者队伍管理等工作,他凭借多年的社区工作经验,带领党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开展小区防疫工作。
自疫情发生后,黎媛媛就没有与父亲见过面,他们之间主要通过微信视频,进行“云交流”。而父亲的基层防疫经验,也被黎媛媛夫妻在疫情防控中借鉴。
“抗疫这么长时间,我从未听到父亲的一声抱怨。虽然我们的工作也比较忙,但是社区的任务也不轻松,父亲这个老党员的奉献精神深深地感染着我们。”黎媛媛谈及父亲时,眼里有了些许泪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