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3版(2022年09月14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
“非常时期”也不耽误治病救人
李诗敏 本报记者 侯文瑾

 正值“非常之时”的成都,有一群坚持“常规之举”的人。他们是“医务工作者”,一直在用行动为战“疫”加速,为守护城市健康发力。


 面对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在加大疫情防控力度的同时,多措并举做好急危患者、特殊人群及普通群众的就医保障服务,确保疫情防控、技术突破、日常诊疗线稳步推进,让医疗服务既有防控的“刚度”,也有发展的“力度”。


病情紧急且是个大难题
疫情下学科也要稳攻坚


 心累气紧、突发黑蒙的75岁老人何爷爷,最近被确诊为“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后被转送到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要想解决老人心脏的问题,就需要通过手术替换“问题瓣膜”。


 如果不做手术,何爷爷将面临死亡风险;如果手术,体重不足50公斤的他,以目前的身体状况将很难承受外科开胸手术带来的打击。手术怎么做?心脏大血管科外科主任罗勇、副主任程力剑带领团队进行了商议,建议采取“TAVR”手术展开治疗——以血管作为通道,将新的瓣膜送入老人体内,代替原有的瓣膜维持人体运作。


 尽管该院心脏大血管外科对高龄、重症的极高难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患者的治疗已经积累了丰富的TAVR手术经验,但是何爷爷的治疗仍旧给大家出了难题:患者系右弓右降、巨大横位心、主动脉瓣损害……“尤其是主动脉弓有解剖变异的问题,患者的主动脉弓呈现出了尖锐的夹角。”程力剑说,腿部的股动脉是TAVR手术的常见通道,但对于何爷爷来说,再以这个血管作为通道,很容易在运送瓣膜的过程中对主动脉弓和升主动脉造成损伤,引发大出血。


 怎么办?换路!“新通道的选择,我们也是做了很多的考虑。”程力剑介绍说,经过“海选”,左右颈总动脉、左右腋动脉进入视野,但最终团队选择的是左腋动脉。左颈总动脉、右腋动脉走行过于迂曲,右颈总动脉需要行脑保护;相较而言,左腋动脉较粗,操作时间充足,还没有脑缺血的顾虑。


 经过术前仔细分析讨论及完善手术策略,多学科团队为何爷爷实施了微创手术治疗,成功完成了成都市级公立医院首例由左腋动脉作为入路的TAVR手术。


 作为市级公立医院的“排头兵”,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在复杂的疫情防控形势面前,“疫”无反顾冲锋在前。与此同时,还用实际行动不断寻求技术、学术突破,实现对危急重症患者的高质量诊疗。


多学科会诊制定手术方案
“非常状态”下也要高质量治疗


 “吴主任,你快帮我看下,我感觉呼吸不通畅,吃饭也哽得很,我这个情况该咋个办呢?”近日,68岁的陈阿姨来到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乳腺甲状腺外科主任吴剑门诊时,充满焦虑。


 十几年前,陈阿姨就发现自己长了甲状腺结节。近期增大较明显,出现了吞咽梗阻、呼吸不畅等症状。检查发现,结节直径已经长到了13cm,是一个“巨大结节性甲状腺肿”。如果不尽快采取手术切除,可能导致气管受压造成严重气道狭窄,引起窒息威胁生命。


 “肿块上达咽喉水平,下达胸骨后方,涉及身体部位较多。”吴剑介绍,针对陈阿姨复杂的病情,立即联合麻醉科、普胸外科、放射影像科等团队一起会诊,以制定个体化、安全的手术治疗方案。最后,在多学科团队协作下为陈阿姨顺利实施手术,完整切除了巨大结节性甲状腺肿。


 “现在正值‘非常时期’,我还在想会不会不方便治疗,太感谢大家的付出了。”对于这次“非常状态”下的高质量治疗,重获健康的陈阿姨连连点赞。


 医疗有质量,服务有温度。在筑牢疫情“防护墙”的同时,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持续着力守护“生命线”。通过部署、统筹,采取多种形式畅通就诊渠道,65个专业学科的专科、专家门诊、特需门诊及急诊等均照常开诊,实现了对市民就诊需求的全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