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8版(2022年09月07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门诊部——
动态调整 从容应对防疫挑战
文/余航 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供图

8月28日下午,成都市要求“从8月28日24时起,进入公共场所须查验48小时核酸阴性证明。”这,给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门诊疫情防控工作带来了挑战。


如何能快速落实新的防疫政策?诸多就诊环节该如何重新梳理?对没做核酸检测的人员进行劝导他们能理解吗?……针对一系列可能出现的问题,该院门诊部管理群连夜开始讨论应对办法。

不断调整部署
门诊入口忙而有序


门诊部主任李华斌作出部署:全体导医7点前到岗;连夜公示各类门诊就医信息;查询不到核酸检测结果的人员要详细询问流行病学史及完成核酸采样时间,填写疫情告知书;增加预检分诊人员;严格检查进入门诊人员的健康码、行程码、风险城市旅居史、核酸结果;提醒正确佩戴口罩,测量体温,进行手消毒。


8月29日早上6:50,门诊部主任李华斌、护士长余航、副护士长冯丽带领门诊工作人员投入这场“硬仗”。患者们已排起长队,喇叭在滚动播放防控要求,工作人员逐个帮助患者从手机调出核酸结果和风险城市旅居史,指导没出结果的人员填写疫情告知书……病人越来越多,渐渐出现了拥堵情况。李华斌再次决定:增加人员,先调整预检分诊人员补充,立刻向院领导汇报增派志愿者和行政人员支援门诊,秩序开始逐渐恢复。


忙碌一直延续,疫情形势也更加严峻。要保证大家的安全,防控不得大意。要快更要准,李华斌根据现场疫情防控难点堵点进一步优化一级预检分诊流程:筛查关口前移、定位筛查岗位点、增加宣传横幅、设立无核酸检测结果专用接待岗、制作“核酸已做”手臂标识。这样既减少了工作量,也提高了筛查效率,减少了患者等待时间。门诊入口繁忙有序。


提前分析
合理安排人员


9月1日,成都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再次发出通告:全员检测核酸;当日18时起,全体居民原则居家。整个城市放慢了节奏,街道出现少有的宁静。


当接到原则居家通告时,李华斌分析,门诊就医需求会大幅减少,当即通知各临床科室减少并整合出诊医生,同时减少门诊导医,将这些生力军充实到更需要的防疫战场上。另外,现有的各类标识及告知消息需紧急更换调整,而标识制作公司人员不能出小区,门诊部只能自己动手替换。此时的李华斌犹如一个艺术家,追求完美的她不能“容忍”打印出来的白底黑字的简单标识,亲自上阵快速设计出“24”的空心字样。护士长余航,导医孙容、余艾洋立即剪出白色字体模板,覆盖了原有标识。


李华斌带领门诊团队在做好门诊防疫工作的同时,积极响应医院党委的倡议,主动要求抽调门诊工作人员外出参与核酸采样工作,分担压力,积极主动投入医院全面防疫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