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7版(2022年09月07日) 上一版 下一版
“移动式医疗” 疫情期间显身手
曹一莎

 9月2日,成都静下来了。


 “原则居家”期间,生病了咋办?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以下称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通过34个微信“救命群”、39个“健康快递员”蹲点服务、555个医生线上看病,以及“发小卡片”等脑洞大开的方式,为大家提供“移动式医疗”服务。从生娃娃、眼球意外受伤、肾衰,到感冒、拉肚子……面对这些因疫情不便就诊的病人,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做到了无一例拒收、延误,无一例漏诊、误诊。


上千份“关心关爱卡”
传递救命信息


 9月2日21点,上千份电子版“关心关爱卡”通过社区工作人员、物业管家,出现在成都很多封控、管控小区的微信群里。这张小卡片,传递的是关键时候能救命的信息,一旦居民有个头疼脑热、意外受伤、生娃娃、急需手术等,都可以在第一时间拨打卡片上的电话求助。


 接到电话后,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会立即通过互联网医院、协助来院就诊、派出诊疗专家等办法提供“一人一策”、7×24小时的移动式医疗服务。


 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医疗保障团队协同社区医生进行专业评估,同时还有24位高级职称专家组成的“智囊团”为医疗保障团队提供支持。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通过电子版“关心关爱卡”送健康的方式,让居民“手里有卡片,身上有健康,心里有安全感”。


34个微信“救命群”
守护生命安全


 “医生,我们小区被管控了,孩子高烧怎么办呀?”“你放心,我们已经做好了应急准备,不会耽误的!”
 凌晨,封控管理的石羊街道南城都汇汇尚园小区寂静无声,而“南城都汇汇尚园”微信群里却“人声鼎沸”,信息不断。该群一共有30个成员,其中有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医生、卫健系统工作人员、社区工作人员、司机、物业管家等,他们共同守护着小区居民的生命安全。像这样由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发起组织的微信“救命群”,一共有34个,共有近200个工作人员,发了上万条信息。其中100多条最关键的信息,分别传递出封控区100多个患者的病情。其余的绝大部分信息只有短短的几个字:“收到”“出发了”“ok”“患者已就诊完毕”。


 每一条简短的信息背后,都是一系列复杂的行动:医生打电话询问病情、社区派车送患者、医务部协调多部门做好接诊准备、医生穿上防护服到门口接患者、医护人员为患者诊疗。至今,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微信“救命群”已辐射了成都高新南区、高新东区、高新西区、锦江区等区域。目前,救命群的数量仍在不断攀升中。


39名“健康快递员”
蹲点服务


 居家期间,快递没停,外卖没停,医疗更不能停。


 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派出39名驻点医生,担任“健康快递员”,像快递小哥划分业务片区一样,每个“健康快递员”承包一个小区的“健康快递”业务。


 “健康快递”以全科医生为主力,重点解决慢性病、常见病、多发病、心理疾病。各封控管控区医务专员互为专科补充,指导驻点医生完成专科诊疗。其他特殊疑难急症,则由转运组按闭环管理流程运送至医院独立区域实施救治。与普通快递员不同的是,这些“健康快递员”携手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依托网格化管理,深入每家每户,摸排封控居民的健康需求,建立了分区台账和个案台账,摸排长期就诊需求者。所有有就诊需求者均纳入个案管理定期跟踪,由院内指派的医务专员直接联系,提供延续服务,实现医疗服务无疏漏。


555名医生
全天候线上看病


 用手机打开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互联网医院,有45个科室,共555名医生,提供心血管、呼吸、消化、皮肤、中医、妇产、儿童等方面的医疗服务。平时“一号难求”的知名专家,将在线上变成患者的“私人医生”,一对一沟通、咨询病情,远程查看影像检查报告、电子处方,药品配送。如果需要转诊到医院进一步诊治,将会由转运组安排专车将患者转送到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治疗,诊治结束后,再将患者送回,全程闭环管理。


 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互联网医院把医院的部分功能搬到网上,实现了健康咨询、常规诊疗、看病随访、慢病管理、送药到家……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互联网医院让成都市民的“居家”生活更加健康、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