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天气渐凉,长袖长裤安排上了,又可以“捂”白了。电视剧《灼灼韶华》火热播出,剧中玉容液、玉容霜、玉容粉、玉容膏、玉容明眸膏等“以白养白”的中医美容粉系列让京城妇人趋之若鹜。
中医认为,食物的颜色与五脏有关,青入肝、赤入心、黄入脾、白入肺、黑入肾。白色食物具有补肺的作用,在气候干燥、燥邪伤肺的秋季,正适宜。中医美白也强调润肺养颜,因肺主皮毛,肺气充足则皮肤润泽,白色药材入肺经以改善面部状态。
古代真的有玉容粉吗?如何“以白养白”?哪些白色食物可养肺?是否有推荐的食疗配方?今天,一起来了解一下当前季节最适宜的“养白”技能。
考古热播剧里的“玉容粉”
玉容粉,也称玉容散,唐、明、清等不同历史时期医书中均有记载和发展,是备受古代宫廷推崇的中医药养颜圣品,相传武则天、慈禧太后长期使用以保持肌肤白润光洁。
方名变迁:《千金要方》(唐·孙思邈)“治面黑黯皮皱皴散方”;《普济方》(明·朱橚)“玉容西施散”;《医宗金鉴》(清·吴谦)“玉容散”;《集验良方拔萃》(清·恬素)“玉容粉”。玉容散遵循“以白养白”的中医理论,组方主要有白芷、白附子、白僵蚕、白及、白术、白茯苓等,佐以活血祛风、清热解毒的其他中药。主治黧黑斑、面尘,通常指现代医学所称黄褐斑,不同医籍记载的配方组成虽有差异,但祛斑美白、润泽肌肤的功效为历代所认可。
“以白养白”的中医理论
“以白养白”是中医美容的核心理论之一。传统的中医理论认为人体面色暗沉、有黑斑等颜面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气血津液的亏虚,肾阴不足,脾失健运和肝失调达,导致气血不能荣于面部。
中医五行学说认为五色对应五脏,可以通过五色调和五脏来协调面部颜容。白为金,对应肺脏;黑为水,对应肾脏;青为木,对应肝脏;金能生水,也能克木,白能胜黑,也能降青,故面色黑暗或青黄者可以用白色药材入肺经来改善面部状态。肺脏与金相对应,肺主皮毛,肺气充足则皮肤润泽,因此中医美白会强调润肺养颜。“以白养白”也是中医学取象比类思维“以色治色法”的体现。
内调外养“以白养白”
◆外养焕颜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常见的“白色”中药成分,尤其是白及、白蔹、白术、白芍、白僵蚕、白蒺藜、白茯苓等中药中含有的黄酮类、酚类、生物碱、有机酸、多糖类等成分,均具有抑制酪氨酸活性的作用,从源头抑制黑色素生成;黄芪、红景天、绿茶等中药成分抗氧化、抗炎,预防色素沉积;三七、红花、当归等中药成分能改善面部毛细血管微循环,改善面部荣泽。
◆内调脏腑
银耳、莲子、杏仁、山药、百合等白色食材组成的内服药膳,滋阴又润肺,以内养外。
《太平圣惠方》七白饮
功效:润肺健脾,除烦安神,缓解肤色干燥、暗沉,改善睡眠质量,适用肺脾气虚人群美白淡斑。
材料:南杏仁10g,白茯苓10g,怀山药20g,百合10g,莲子(去芯)10g,银耳1小朵,白扁豆10g。
做法:银耳、百合、莲子提前1小时泡发,银耳去蒂撕小朵,所有食材洗净同煮,加足量水炖1~1.5小时至胶质浓稠、出胶熟烂。
《医学入门》三白汤
功效:健脾益气,祛湿退黄,养血柔肝,改善面部萎黄,适用脾虚湿盛人群祛黄提亮。
材料:白术5g,白茯苓10g,白芍5g,甘草3g。
做法:4味药材洗净,放锅中加适量清水,大火烧开转小火煮30分钟,滤出药汁饮用;也可研成粗末,沸水冲泡代茶饮。
◆舒经通络
面部循经
头为诸阳之会,六条阳经都在头面部交会,然后从督脉、任脉汇入阴经,循环往复。具体走行顺序为: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督脉→任脉。
每天入睡前清洁面部和双手,涂抹按摩油、护肤品等介质辅助,循着经络走向按摩面部,使用手指关节指腹、玉轮、刮痧板等均可,注意力度轻柔,每次3~5分钟,以面部微微潮红为度。
四肢点穴
肺脾气虚者点按足三里、太渊、阴陵泉;肝郁气滞者点按合谷、血海、太冲;肝肾亏虚点按关元、三阴交、涌泉;使用手指关节指腹、点按棒等均可,垂直皮肤稍用力按压,以局部感到酸、麻、胀、热为度,每次持续5~10秒,每个穴位点按2~3分钟。
5种白色食物 赛过养肺补品
秋季肺气当令,收敛为其特性,所以要适当增加酸性食物的摄入,以收敛肺气,同时减少辛辣食物的食用,防止辛味发散太过,损伤肺气。中医理论有“酸甘化阴、色白入肺”之说,秋季吃些白色食物,功效赛过进补。今天,为您介绍5种润肺的白色食物。
银耳
银耳富含天然植物胶质,能滋阴润肺、养胃生津。银耳羹特别适合应对秋燥,可将银耳提前用温水浸泡,以缩短泡发时间。炖煮时滴几滴白醋,有助于银耳快速出胶,口感更加浓稠。
食疗方:银耳桃胶羹
原料:银耳、桃胶、陈皮、冰糖各适量。
做法:将适量银耳和桃胶加清水浸泡。桃胶泡发后,去除杂质并洗净;泡好的银耳,剪去黄色的根部,撕成小朵洗净。陈皮洗净,用盐水浸泡,刮去内瓤后切成细丝。砂锅装上清水,倒入银耳和桃胶,炖煮半小时。之后把陈皮丝放入锅中,继续炖煮五分钟,加适量冰糖,搅匀煮至融化,关火盛出,稍凉一些即可食用。
功效:清热润肺,适用于素体阴血不足、肺阴虚的人群。
百合
百合味甘微苦,性微寒,归心、肺经,对于秋燥引发的咳嗽有很好的缓解作用,还能清心安神,改善睡眠。百合吃法多样,与莲子一起熬粥,能养心安神、健脾止泻;搭配西芹清炒,清爽可口。
食疗方:山药百合粥
原料:大米100克,山药片、百合各20克。
做法:将山药、百合洗净,清水浸泡3小时备用。大米淘洗干净备用。所有材料一同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先用大火烧沸,再改用小火煮30分钟,成粥即可盛出食用。
功效:化痰止咳,强健脾肺。
莲藕
秋季莲藕正当季,常吃莲藕有助于补益气血,增强人体免疫力。嫩藕质地脆嫩,适合凉拌;老藕淀粉含量高,用来与排骨炖汤堪称一绝。炖煮时加入几滴醋,有助于钙的溶解,营养滋补,适合全家食用。
食疗方:莲藕排骨汤
原料:莲藕2节,猪脊骨500克。
做法:猪脊骨洗净切段,飞水待用;莲藕洗净,滚刀切块,姜3片,一同置于汤锅,放清水没过原料,武火煮开后改文火煲一个钟,待肉熟藕粉,加盐调味即可食用。
功效:补中益气、健骨生肌。主补五脏、消食止泻。
梨
梨具有清热降火、润肺生津、止咳化痰的功效,是对抗秋燥的得力助手,既可以直接生食,也可煮成梨汤。炖煮后润肺效果更佳,比如经典的小吊梨汤。
食疗方:小吊梨汤
原料:梨、银耳、冰糖、枸杞各适量。
做法:建议将梨带皮切块,再加入银耳、冰糖、枸杞等食材,炖煮30~40分钟。
功效:清热降火、润肺生津。
萝卜
民间素有“秋后萝卜赛人参”之说,萝卜味辛、甘,性凉,归肺、胃经。生吃萝卜,口感脆爽,能清热生津、凉血止血;熟吃则可下气宽中、消食化痰。将萝卜切丝,与豆腐一起煮汤,具有清热润燥的功效。
食疗方:白萝卜防感汤
原料:萝卜150克、葱白3段(3厘米长)、紫苏15克。
做法:把葱段、紫苏叶和白萝卜片一起煮汤。
功效:散寒、止咳。
除了以上5种食物,蜂蜜、海带、芹菜、冬瓜、菠菜、糯米、芝麻、豆类等也有滋阴效果。但食用任何一种食物都要把握好量,避免食用过多伤害脾胃。
多知一点
秋季进补忌暴饮暴食
秋季进补要以滋阴润燥、养胃健脾的食物为主,注意荤素搭配,营养全面,切忌暴饮暴食。中医认为,过多食肉,肠胃难以运化,易引发消化不良、腹胀、便秘等脾胃积滞之症,影响气血生化,进而累及全身健康。建议用植物蛋白丰富的食物,如豆类及其制品(豆腐、豆浆等)、菌类(香菇、木耳等),替代部分肉类。这些食物不仅能提供丰富的蛋白质,还含有肉类所没有的膳食纤维、多糖等营养成分,有助于肠道健康和调节免疫,且相对容易消化吸收。另外,还要注意不能以药代食,或长期服用某一种补品。应根据自身身体状况,多样化地选择食物,做到均衡饮食。
美白路上这些坑别踩
皮肤美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坚持严格的防晒措施、良好的作息起居以及舒畅平和的心情也是必不可少的。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美,中医美白不是与生俱来的肤色对抗,而是让每个人展现透亮肌理、气血充盈的最佳状态,展现健康之美。
选择中医美白产品要“四看”:一看“国妆网备字XXX”,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查询化妆品备案,识别信息真伪,排除虚假宣传;二看成分表排序,核心中药成分越靠前越好;三看成分表组成,多种中药配方优于单一中药成分;四看成分表辅料,避开酒精、香精、色素、酸类等易过敏成分。
建议咨询线下中医师,根据自身情况定制美白靓肤内调外养专属方案,避免成为“过敏小红人”。
医生说
调理身体 简单两招
秋季容易出现大便干结、口干、唇干、鼻干、咽干及皮肤瘙痒干裂、流鼻血等症状。针对大便干燥,可用中药脐贴和揉腹搓腰法缓解。
中药脐贴
材料:锁阳10克,大黄5克,艾绒5克,蜂蜜适量。
功效:润肠通便。
操作方法:神阙穴位于腹中部,脐中央。将锁阳、大黄打成粉,加入适量蜂蜜和艾绒,调成膏状。取少量药膏加热后放在纱布上,敷于神阙穴,待冷却后更换,每次敷10~15分钟,每周3~5次。
揉腹搓腰
部位:腹部,腰骶部,支沟穴。支沟穴位于前臂背侧,在手腕关节上3寸(4横指)处,为通便要穴。
功效:行气通腑。
操作方法:先将双手搓热,掌根置于腹部(肚脐处),由里往外逆时针、顺时针方向交替按揉约5分钟。用拇指或食指指腹按揉支沟穴约5~10分钟。最后,再次搓热双手,掌根置于腰骶部,反复搓摩至局部发热,约5分钟即可。若老年人皮肤干燥,可以将精油涂于操作者的掌根。(本版文字综合《老年健康报》、《湖南日报》、四川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