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6版(2025年09月26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成都市锦江区三圣社区“智能康复港”落成
探索重点人群家医签约服务新模式

       一台台智能康复设备无声运转,患者在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借助设备开展肢体运动功能训练,居民的康复数据则通过信息化系统实时传输至智能化分析看板……近日,成都市锦江区三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智能化康复中心一期项目(PT康复治疗区,疼痛康复门诊)建成投入使用,给辖区残疾人、偏瘫患者、卒中患者、慢病患者等重点人群带来了康复福音。

       为进一步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升基层医疗机构康复服务能力,构建“大病到医院,小病到基层,康复回社区”的分级诊疗服务体系,中心聚焦辖区重点人群的康复服务需求,同时关注有疼痛、体态健康管理需求的患者,将“智能康复港”建设列为年度便民惠民重点任务,旨在为慢性病患者、老年人、残疾人提供“家门口”的优质康复服务。

       与传统社区康复模式相比,该中心的智慧服务实现了全新重构,完成了从“人工评估”到“智能诊疗闭环”的转变。这里配备了步态与平衡功能评估训练系统、三维动作捕捉系统,能实时量化患者肌肉功能与运动轨迹,并生成个性化训练方案。中心组建了现代智能康复家庭医生团队,对辖区在管的慢性病患者、残疾人开展基本公共卫生健康管理服务的同时,与有需求的患者家庭签订家庭医生服务包,提供智能化康复理疗服务。

       哪些人群可优先体验?

       第一类是上肢功能障碍康复群体,包括脑卒中偏瘫、脑瘫上肢功能异常者,以及肩袖修复、肘关节置换、腕部骨折等术后患者。第二类是神经系统损伤致步态障碍群体,如脑卒中、脊髓损伤等下肢运动障碍者。第三类是术后及长期卧床康复群体,如关节术后或长期卧床者、老年衰弱、失用性肌萎缩等衰弱群体等。第四类是运动损伤康复群体。

       三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在二期建设规划方面,康复中心聚焦功能康复与特色健康管理两大核心方向,作业治疗(OT)区、言语治疗(ST)区将在年底推出,脊柱调理、体态管理、运动控重减肥等特色专项健康管理正在论证酝酿。 (高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