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有句俗语:“最毒不过秋蚊子。”天气转凉,蚊虫也开始加快繁殖速度,叮咬时也更加“狠毒”,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不小的困扰。那么,古人在面对蚊虫的侵扰时,又是如何应对的呢?今天,让我们了解一下古人的驱蚊智慧。
中药驱蚊古已有之
早在几百年前,清代文学家蒲松龄便以一首幽默诙谐的《驱蚊歌》,生动地描绘了蚊虫的危害以及古人的驱蚊智慧。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古人的生活情趣,更让我们看到了中药在驱蚊方面的独特价值。全诗如下:
夏蚊长喙毒于蝇,
薄暮暗室如雷轰。
摇身鼓翼呼其朋,
翩然来集声嘤嘤。
衾覆半体啮股肱,
皮肉坟起爬枨枨。
雏者将至飞且鸣,
猾者潜来无形声。
私心窃幸遂贪情,
床头才觉腹已盈。
露筋女郎全节贞,
小物虽小累大清。
炉中苍术杂烟荆,
拉杂烧之烟飞腾。
万翼塞户相喧争,
屋烟既尽仍骄狞。
檐穴之砂号夜明,
碎而细视皆蚊睛。
安得蝙蝠满天生,
一除毒族安群氓!
诗中描述了蚊子凭借其尖锐的“长喙”,毒性甚至超过了苍蝇。每当薄暮时分,它们便成群结队地飞入暗室,摇身鼓翼,呼朋引伴,发出如雷鸣般的声响。它们寻找机会叮咬人体,让人防不胜防。人们用被子遮盖住身体的一半,它们却又去叮咬另一半的腿和胳膊,咬得人皮肉肿胀,不住地抓挠,发出“枨枨”的声音。幼小的蚊子一边飞一边鸣叫,而那些狡猾的成蚊则悄悄地飞到人身上,暗自窃喜,尽情吸吮,满足了它们的“贪情”。等到床上的人察觉时,它们早已吸饱了人血,肚子胀得很大了。别看蚊子体形微小,但它们对人类的危害却极为严重。
诗中还引用了“露筋女”的典故。相传在唐代,高邮有一位女郎为躲避战乱,在日暮时分行走在荒郊野外。为了保全自己的贞节,她坐在草丛中,却因无法忍受秋蚊的叮咬,最终血竭筋露而死。后人为她立祠,尊称她为“露筋女”。
古人运用苍术驱蚊
面对蚊虫的肆虐,诗人蒲松龄在诗中也写到了驱蚊的方法,即用苍术等植物混合在一起,焚烧生烟来熏蚊子。成千上万只蚊子被熏得挤在一起,相互喧闹争斗。屋里的烟雾散尽之后,那些未被熏死的蚊子又重新活跃起来,继续飞舞,依然骄横凶恶。人们从夜明砂(蝙蝠粪)中发现了一些未被消化的蚊子的眼睛,从而得知蝙蝠有食蚊的本领,于是人们便寄希望于蝙蝠,希望它们能满天飞翔,将蚊子全部吃掉,使百姓能够安居乐业。
诗中所提到的“炉中苍术杂烟荆,拉杂烧之烟飞腾”,是古代驱蚊的一种常用方法。人们将苍术、艾草、菖蒲等植物混合在一起,或者编织成绳,点燃后利用烟雾来驱赶蚊虫。明代方孝孺在《蚊对》中也有类似的描述:“童子拔蒿束之,置火于端,其烟勃郁,左麾右旋,绕床数匝,逐蚊出门。”这种烟熏驱蚊的方法,其原理是基于中药的芳香辟秽与物理驱避作用。
更多中医驱蚊妙招
在中医古籍中,也有许多类似的驱蚊方。例如,《普济方·卷二百六十八·杂录门》中记载的“祛蚊法”:“香附子、苍术半斤,雄黄(别研)、樟脑(别研)各半两,右为细末,入雄黄、樟脑和匀,重罗,打作香印,爇之。”
《本草纲目》引孙思邈验方:五月取浮萍阴干。《卫生易简方》:浮萍、羌活为末,焚之,蚊自绝。《外治寿世方》:取池中浮萍晒干,晚间与苍术、白芷同焚,蚊感其气,悉化为水。
方中的苍术,味辛、苦,性温,具有燥湿健脾、祛风散寒的功效,同时还具有芳香辟秽的作用。现代研究表明,苍术含有多种挥发油,主要成分为β-桉叶醇、苍术酮和苍术素,这些成分可能通过熏蒸作用干扰蚊虫的嗅觉或神经系统,从而起到驱蚊的效果。艾草的驱蚊作用也非常显著,陆游在《熏蚊效宛陵先生体》诗中写道:“泽国故多蚊,乘夜吁可怪。举扇不能却,燔艾取一快。”现代研究表明,艾草含有桉叶醇、β-芹菜醇、植物醇等成分,对按蚊具有显著的熏蒸毒性和驱避活性,其中桉叶醇的熏蒸毒性最强,能够在10分钟内导致蚊虫死亡。
诗中所说的荆,指的是黄荆、牡荆一类的植物,其味微苦、辛,性温。《本草纲目》引《物类相感志》云:荆叶逼蚊。至今在南方农村,仍保留着焚烧荆条驱蚊的传统。
浮萍、石菖蒲等药物具有芳香辟秽、解表化湿的功效,也是常用的驱蚊药物,其药理作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需要注意的是,雄黄加热后会释放出三氧化二砷,虽然具有驱蚊效果,但存在一定的毒性风险。
现代,通过中药提取与缓释技术的结合,可以将上述药物制成驱蚊贴、手环、喷雾、凝胶等多种形式,使传统方法更适合现代生活。此外,还可以将这些中药制成香囊佩戴。选取艾叶、苍术、菖蒲等少许,打成粗末,装入布袋中做成香囊,佩戴在身上或悬挂于床头,既能避免化学驱蚊剂可能带来的刺激,又特别适合儿童、孕妇等人群。
诗中所说的“蝙蝠满天生”,则蕴含了生物防治的理念。蝙蝠以蚊虫为食,一只蝙蝠每夜可捕食3000只蚊子,堪称自然界的灭蚊卫士。古人也有用夜明砂焚烧熏蚊子的方法,如《卫生易简方》云:“夜明砂与海金砂,二味同和苦楝花,每到黄昏烧一捻,蚊虫飞去别人家。”
多知一点
降雨后
如何防蚊媒疾病传播
降雨后防蚊需重点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彻底清理周边杂物、杂草和各类积水,杜绝蚊虫滋生条件;二是采取防蚊措施,如安装纱门纱窗、使用蚊香或电蚊器等;三是对无法清除的积水,应在专业人员指导下使用杀虫剂处理。
被叮咬后
出现哪些症状需就医
如被蚊虫叮咬后出现以下情况应尽快就诊:高热不退,体温超过39℃;剧烈头痛伴呕吐;鼻出血、牙龈出血、尿血或便血;呼吸困难、胸痛或严重呕吐腹泻。此外,若被叮咬面积广泛,皮疹严重,瘙痒剧烈或伴有明显水肿,也需医疗干预,以防严重过敏或感染。(本版文字综合《中国中医药报》《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