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络上流行一个新词——“已婚全寡”。这个词并非法律上的丧偶,而是网友对婚姻关系的调侃,指的是已婚却过得像单身,缺乏情感交流和互动。根据缺乏程度,出现了“半寡”和“微寡”等衍生词。虽然这些自嘲有其幽默的一面,但背后反映的是亲密关系中存在的隐患,需引起重视。
正如俗话所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尽管从爱情心理学角度,这种说法也有一定的道理,但这并非注定的结局。如果我们能意识到问题,就能作出改变。今天,我们就从心理学来聊一聊,为什么有些婚姻关系中会出现这种“虽然已婚,但是单身”的状态?
“寡”感是怎么来的
心理学家罗伯特·斯滕伯格提出的爱情三角理论认为,爱情由三个基本成分构成,分别是亲密、激情和承诺。随着亲密关系的逐渐深入,激情的感觉会迅速减少,亲密感逐渐升高并趋于稳定,而承诺则持续增强。
所以,婚姻关系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就是缺乏新鲜感,情感上的交流也逐渐变少,更多的是围着生活琐事和孩子转。久而久之,当初的激情变成了“搭伙过日子”。但是,从心理学来说,这其实是一种极具破坏性却常常被忽略的心理状态:婚内孤独感。
虽然结婚被认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孤独感,但是婚内感到孤独的现象仍然很普遍。一项针对2795人的调查研究显示,多达40 的已婚人士认为自己“经常或有时候感到孤独”,而且这种孤独感几乎同等地存在于丈夫和妻子身上。
长期孤独,对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如加速衰老、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并可能导致焦虑和抑郁等问题。而且,当这种孤独感指向婚姻关系时,还会严重降低婚姻关系质量。也就是说,当一方感到孤独时,不仅其自身对关系的满意度会降低,其伴侣也更容易对关系感到不满。
一言蔽之,夫妻任何一方感到孤独,都会导致双方关系质量的降低。
什么造成了“寡”感
在心理学中,孤独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议题。孤独不仅是一种主观感受,也是一种可遗传的特质。研究表明,孤独的遗传率大约为40 ~50 。也就是说,有些人天生就比别人更容易感到孤独。
除了遗传这种无法改变的因素,还有哪些原因会造成婚姻中的孤独感呢?
共处时间被挤占
夫妻要保持感情,很大程度上靠的还是两个人的共处,比如一起逛街、散步和聊天等。尤其是夫妻相处时的自我表露行为,即向对方分享自己真实的想法、情绪和需求的过程,对于提升亲密感和关系满意度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是,随着工作和养育子女等事务逐渐增多,夫妻的共处时间往往会被挤占掉不少。
一项涵盖近4.7万对夫妻的大型调查研究表明,与伴侣共处的二人世界时间能够大幅度提升双方的愉悦感和幸福感,同时还有降低压力的作用。
但是,工作、家务和育儿等因素会严重影响夫妻的共处时间。例如,双职工夫妻每天与伴侣共处的时间比单职工夫妻少40 ,育有子女的父母在一起的时间比非父母少58 ,只有在孩子18岁以后,他们的共处时间才会回升到非父母的80 。
所以,“太忙了”就是婚内孤独感产生的一个重要客观原因。
亲密行为减少
在心理学中,伴侣之间的亲密行为主要分成两种:第一种是肢体亲昵行为,指的是牵手、拥抱、亲吻、依偎和抚摸等表达爱意和依恋的行为;而另一种则是性行为。
大家都知道,夫妻之间需要保持一定频率的性行为,因为这不仅是人类的一种本能需求,也是维系一段健康婚姻关系的重要因素。但是,造成孤独感最重要的原因并不是性行为的频率降低,而是肢体亲昵行为的减少。
有研究发现,伴侣之间的肢体亲昵行为越多,对关系的满意度也就越高,吵架也会变得更容易和平解决。这是因为拥抱和亲吻等亲昵行为,能够有效促进体内催产素的分泌,这种激素也被叫作“爱情荷尔蒙”,具有提升亲密感、安全感和依恋感的作用。而当催产素的水平长期较低时,就会让人感到与伴侣之间缺乏亲密的联系,从而体验到孤独感。
被手机夺走注意力
回想一下,你多久没和伴侣一起吃饭时,放下手机开开心心地聊天了?
有研究发现,夫妻双方刷手机的次数往往与不太积极的面对面互动有关,而且参与研究的大多数夫妻都认为,手机经常打断他们与伴侣之间的互动,而打断次数越多,他们感受到的亲密度和关系质量也越低。
虽然任何会干扰伴侣交流的因素都会产生同样的影响,但是在如今的时代,刷手机带来的影响显然是最普遍的。很多时候,孤独感的爆发,可能就是出现在想和对方好好说说话,而对方一边刷手机,一边敷衍地回应。
缺乏独处能力
有时候,在亲密关系中感到孤独,并不一定是关系出了问题,而是自己缺乏独处的能力,也就是一种愿意主动选择独处,并且能够感到安全和舒适的能力,而不是被动地一个人待着。
因为无论是否处在亲密关系中,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其情感需求有一部分来源于他人,但也有一部分是来源于自我满足的。这在心理学中被称为自我分化,指的是一个人能够在情感与理智、自我与他人之间保持清晰边界的能力。
不同自我分化程度的人,在亲密关系中对伴侣的情感需求程度也会不一样。
低分化者:边界感较为模糊,高度依赖对方来获得安全感和情绪稳定,一旦对方的关注减少,就会感到被忽视和抛弃,从而体验到孤独感。
高分化者:能够保持清晰且有弹性的边界,既能享受与伴侣的亲密,也能在独处时感到舒适,甚至能从独处中获得成长。
因此,当我们在婚姻关系中感到孤独,也需要考虑的一点就是自我分化的程度。当我们大部分时候都在向伴侣索取情绪价值,而缺乏自我满足的部分,就可能是自我分化程度偏低所导致的结果。
这样做,不再“寡”
提升情感交流的质量
在亲密关系中,最重要的其实不是情感交流的频率,而是质量。这里的情感交流,指的不是单纯地聊最近发生的事情,或者讨论工作和孩子,而是我们前面提到的自我表露,也就是向伴侣分享内心的感受、想法和愿望。同时,伴侣表露也很重要。研究发现,当双方都愿意进行表露时,最能提升亲密关系的质量。
所以,对于在婚姻关系中感到孤独的人来说,可以主动向伴侣倾诉自己内心的感受和想法。
培养独处的能力
对于自我分化程度较低的人来说,缓解婚内孤独感的关键就在于培养独处的能力,让自己能够在伴侣暂时不在场的时候,依然能够照顾好自己的情绪。最直接有效的一种方法,就是让自己独处的时间变得充实和有意义,找到那些能让你独自完成并享受其中的活动。
了解了婚姻中“寡”感的来龙去脉,我们就会发现,这并不是无法避免的困境,关键在于我们是否愿意察觉并解决潜在的危机。只要我们用心去经营婚姻,及时应对问题,我们就能更有可能打破“爱情坟墓”的桎梏,拥抱美满婚姻。 (据光明网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