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5版(2025年08月13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四川省肿瘤医院上线多模态食管癌专病数据库
碎片化数据融入“一站式科研中枢”

       近日,四川省肿瘤医院打造的多模态食管癌专病数据库正式上线运行。这一创新性平台深度整合了临床诊疗、影像检查、病理分析、基因检测等多维数据和人工智能建模分析工具,将碎片化医疗数据融入“一站式科研中枢”,实现从“队列构建-模型验证-证据输出”的全流程贯通,改变传统科研模式——使医生从“数据整合”转向“科学发现”,标志着四川省在食管癌精准化诊疗与转化医学研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构建全景式疾病画像

       食管癌是我国重大高发恶性肿瘤之一,尤其在四川省——发病率和死亡率长期居高不下。临床诊疗与科研创新亟须高质量、体系化的专病数据支撑。本次上线的数据库突破传统单一数据类型的局限,创新性地融合了患者电子病历、高分辨率CT/MRI影像、数字化病理切片、基因测序报告、治疗方案及长期随访结果等患者核心信息。通过标准化处理和深度结构化,构建了覆盖疾病全周期的“全景式”数据模型,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全面的决策依据,为科研人员挖掘致病机理、评估疗效和预测预后奠定坚实基础。

       助力精准诊疗实践

       数据库的上线将显著加速食管癌领域的科研进程。研究人员可借助其强大的多模态分析功能,深入探索不同数据维度间的内在联系,例如特定临床、基因特征与影像学特征、病理反应及最终疗效的关联性,从而发现新的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在临床层面,该数据库能辅助医生制定高度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实现精准治疗。例如,通过调阅类似病例的完整多模态数据(影像特征、病理报告、基因背景及对应治疗反馈),医生能为患者匹配更个性化的治疗策略,最大程度提升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

       赋能区域医疗协作

       胸外科学科带头人韩泳涛表示,数据库建设严格遵循国家信息安全与医疗伦理规范,采用前沿加密技术与完备的管理制度,确保患者隐私与数据安全无虞。胸外科副主任兼一病区主任冷雪峰医生介绍道,目前,数据库已汇集近2万例经规范脱敏处理的食管癌病例数据,且保持持续动态更新。作为四川省癌症防治体系的核心节点,该数据库未来将有望有序地、合规地向省内协作医院及研究机构开放共享,并与国家癌症中心等国家级平台对接,推动形成高质量、广覆盖的食管癌研究协作网络,全面提升区域食管癌综合防治能力。

     “这个多模态数据库的上线,是医院推动‘临床-科研’一体化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四川省肿瘤医院副院长路顺表示,“它不仅是我们向‘精准医学’目标迈出的关键一步,更是我们履行公共卫生职责、提升食管癌区域癌症防治水平的有力工具。我们期待它成为孕育突破性科研成果的沃土,最终惠及广大食管癌患者。” (张欢 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