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德阳医院(以下简称“德阳医院”)肿瘤科的诊室墙上,新添了一面锦旗,鲜红的绒布上,“医德高尚,仁心仁术;医术精湛,尽心尽力”16个金字格外醒目。前不久,72岁的岳佑德(化名)在家人的陪伴下,将这面沉甸甸的锦旗郑重交到肿瘤科学术主任钱琳及其团队手中。
这面锦旗不仅承载着患者真挚的谢意,更见证了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在德阳的生动实践。
久病难诊
互联网医院一招破解
2024年夏,广汉老人岳佑德被反复的咳嗽和胸背疼痛折磨得寝食难安。辗转多家医院,CT片上的阴影却始终如迷雾笼罩,难以确诊。“父亲整夜痛得无法躺平,眼看着人就垮下去了。”女儿岳慧敏(化名)的回忆里满是焦虑。转机出现在2024年8月。一次偶然,岳慧敏在互联网医院挂到了钱琳的专家号。钱琳,这位由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以下简称“总院”)派驻德阳医院的资深肿瘤专家,敏锐地捕捉到病情的复杂性。
依托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立的绿色转诊通道迅速启动。岳佑德被无缝转接入总院,快速确诊为肺腺癌伴骨转移,让后续治疗有了清晰的方向。这条高效的通道,是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破除地域壁垒、让优质资源直达基层的关键一环。
生死时速
多学科协作挽狂澜
面对这个诊断,深耕中西医结合肿瘤治疗十余年的钱琳,迅速为岳佑德量身定制了“化疗联合免疫治疗”的核心方案。治疗初期,强有力的西医手段迅速遏制了肆虐的癌细胞。
当岳佑德的身体对高强度治疗亮起红灯时,钱琳团队的“中西医结合”优势立刻显现。
抗癌之路,荆棘丛生。2025年初,岳佑德接连遭遇三次凶险的发热伴重症感染,生命几度垂危。其中最严重的一次,住院治疗长达24天,牵动着所有人的心弦。
危急时刻,德阳医院肿瘤科在钱琳的主导下,迅速启动了成熟的多学科协作(MDT)机制。呼吸科、皮肤科、放射科、重症医学科……相关学科的专家迅速集结,围绕岳佑德的复杂病情深入研讨。正是这个高效的MDT协作体系,在生死时速中筑起了坚固的生命防线,最终将岳佑德从死亡边缘拉回。
情暖杏林
医患同心战病魔
历经磨难的岳佑德,如今精气神焕发。他定期在钱琳的门诊复诊,通过口服药物和持续的中药调理,生活质量显著提升。今年6月,心怀感激的老人携全家专程到德阳医院肿瘤科送上锦旗。
送完锦旗后岳佑德并未直接离开,而是走进病房,对着正在接受治疗的病友们,用中气十足的声音分享:“你们一定要相信钱主任这几位老师。看,我就是他们医好的。”他爽朗地笑着,“之前都以为活不了多久,怕过不了今年春节。”一旁的女儿笑着补充:“现在啊,身体硬朗得很。”他鼓励病友:“坚强点,多吃点,营养跟上了才能扛得住治疗。”这份源于亲身经历的信任与鼓励,是医患同心对抗病魔最珍贵的黏合剂。
体系升级
“嵌入式造血”促同质
在“全托管”模式下,钱琳作为学术主任长期扎根德阳,大科主任姚德蛟教授定期坐诊查房、指导学科建设,杨正春教授等资深专家定期开展门诊带教和临床指导,这种“嵌入式造血”的方式让总院先进的理念、精湛的技术、成熟的管理体系深度融入,强力驱动德阳医院医疗水平实现同质化提升。今年以来,肿瘤科诊治肿瘤患者310人次,其中肺癌患者超100人次,让区域百姓在家门口看名医成为现实。 (杨若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