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同时患有糖尿病与冠心病的中老年人数量呈上升趋势,这两种疾病合并后堪称“夺命组合”。相关数据表明,糖尿病患者罹患冠心病的概率是普通人群的2~4倍,并且在接受心脏介入手术后,血管再次狭窄以及出现其他心血管问题的风险也更高。
为何冠心病和糖尿病常“结伴”
糖尿病与冠心病关系特殊,“代谢紊乱、血管受损”的相互影响会加速病情发展。血糖升高会损害血管内皮,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扩张能力低于健康人,血管内皮受损易引发动脉粥样硬化。胰岛素抵抗是关键因素,它使血糖难控,还会导致血脂紊乱,存在胰岛素抵抗的冠心病患者血管内斑块更多且更不稳定、易破裂。体内“慢性炎症”促进两种疾病发展,糖尿病患者血液炎症指标高,会加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与破裂;冠心病患者介入手术损伤血管壁会加重炎症,加上高血糖影响,形成“炎症越重血糖越高,血糖越高炎症越重”的恶性循环。
介入手术前后的注意事项
这类患者进行心脏介入手术时问题较多。冠脉造影显示,他们血管病变范围广,常多根血管有问题,小血管(直径小于2.5毫米)病变概率是普通人群的2.3倍,分叉处病变发生率高65 。因血管状况复杂,手术难度和并发症风险增加。选择支架要兼顾有效性与安全性。药物涂层支架可将糖尿病患者血管再狭窄概率从35 ~40 降至10 ~15 ,但需长期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出血风险略增。可吸收支架为易出血患者提供更多选择,但其在糖尿病患者身上的长期效果有待研究。
手术前后风险评估很重要。医生常用SYNTAX评分结合糖化血红蛋白(HbA1c)对患者风险分级。若SYNTAX评分超22分且HbA1c大于8.5 ,患者术后严重心血管事件概率则更大,远高于低风险患者。术前一般评估心功能(如左心室射血分数)和肾功能(估算肾小球滤过率),预防对比剂肾病等并发症。
“双病共管”患者的护理策略
术前:调整状态,降低手术风险
血糖控制目标因人而异。择期手术患者,术前空腹血糖宜控制在7.0~10.0mmol/L范围内,餐后两小时血糖控制在13.9mmol/L以下,糖化血红蛋白最好低于7.0 ,要避免低血糖。采用胰岛素治疗,推荐“基础胰岛素+餐前胰岛素”方案,术前3天(二甲双胍除外)停用口服降糖药,改用胰岛素控糖。同时,要全面评估与处理心脏方面风险。术前了解患者胸痛、心功能、日常用药情况,尤其是抗血小板药物使用情况。未规律服用他汀类降脂药的患者,术前建议强化降脂,如每日服40~80毫克阿托伐他汀,将“坏胆固醇”降至1.8mmol/L以下。
此外,个性化健康宣教与心理安抚很关键。用“回授法”向患者讲解病情、手术流程和术后注意事项。对焦虑、抑郁患者,指导其进行肌肉放松训练或正念减压缓解紧张,有效心理干预可使患者术后半年按时服药、复查依从性提高。
术中:密切监测,防范意外情况
术中需实时监测血糖并及时调整。用床边快速血糖仪每1~2小时测一次血糖,尽量将血糖维持在8.0~11.1mmol/L。若血糖超13.9mmol/L,可小剂量静脉输注胰岛素,避免血糖大幅波动。同时,需预防对比剂肾病,因注入造影剂可能损害肾脏。术前4~6小时开始静脉输0.9 氯化钠注射液,持续至术后24小时。若患者肾功能欠佳(估算肾小球滤过率小于60ml/min/1.73m2),建议用低渗造影剂,严格控制用量。术中密切观察尿量,确保每小时尿量大于1毫升/公斤体重。此外,应尽早发现血管并发症。糖尿病患者血管易钙化,穿刺部位(多为大腿根部或手腕动脉)易出现血肿、假性动脉瘤等问题。术中选择合适穿刺点,术后用专门血管闭合装置或人工压迫止血,仔细观察足背动脉搏动和皮肤温度,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术后:全面康复,长期有效管理
术后血糖管理需更精细。术后1~3天,依患者饮食调胰岛素用量,优先选择皮下注射胰岛素类似物(如门冬、甘精胰岛素),待恢复正常饮食后再逐渐恢复术前降糖方案。若经管道输营养液,采用“胰岛素泵持续输注+餐前追加”控制餐后高血糖。
应严格执行心脏康复计划。术后24小时可开始轻微活动,如活动脚踝、坐起等。出院前做心肺运动试验,据结果制订个性化运动计划,建议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打太极拳),结合2~3次力量训练。运动期间最好带上血糖仪监测血糖,以预防低血糖。
建立“医院-社区-家庭”结合的长期随访体系。术后1、3、6、12个月去医院复查,项目有糖化血红蛋白、血脂等;社区每两周测血糖和血压;患者在家注意饮食控制、按时服药并记血糖日记。一些手机APP可辅助远程监测。
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很重要。糖尿病患者易漏服、错服药物,可用“用药时间表”“分装药盒”简化流程。服用两种抗血小板药物的患者需定期评估出血风险,强调勿自行停药。
对于同时患有冠心病和糖尿病的患者,“双病共管”的核心是全程精细化护理。从术前评估、术中血糖与血管保护,到术后康复及随访,都需要制定个体化方案。患者要严格控糖、护心、调脂,配合运动与心理调适,打破“代谢紊乱-血管损伤”恶性循环。科学管理是抵御“夺命组合”的关键,控好血糖、护稳心脏,才能赢得健康未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