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基层医院尤其是乡镇卫生院,普遍存在医生用药知识更新慢、药师干预需求大和药学人员数量少、质量不高的情况。成都市青白江区作为国家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综合试点区,将药事一体化纳入医共体建设重要任务,运用智慧化手段,上线处方前置审核系统,搭建“医共体牵头医院药师+成员单位药师”共同审方的“云上”处方审核中心,实现医共体内集中审方,使牵头医院药事服务下沉至乡镇卫生院,进一步提升处方合格率,促进基层合理用药、安全用药,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以智慧审核为基础
建设处方审核中心
为解决基层临床合理用药问题,青白江区政府统筹青白江区财政局、发改委、卫健局、医保局等部门保障经费,投资188万元,建成集医生实时查询提示、药师及时审方干预、医药学信息在线查询、多维度统计分析于一体的处方前置审核系统软件,采取系统自动审核+人工复核的方式,有效预防不合理用药及药品不良事件发生,成功打破了地域壁垒,依托医共体牵头医院设立的“云上”处方审核中心向各成员医院辐射,以科技的力量快速提升基层药学服务能力。
“云上”处方审核中心通过实施成员单位分散审方、中心与成员单位共同审方、审方中心集中审方等多模式的处方前置审核,同时牵头医院与成员单位间建立实时沟通协作机制,成员单位药师无法判断的处方可经系统提交给牵头医院药师审核判定,解决基层处方审核中遇到的问题,提升了处方审核效率。在决策科学化、管理精确化、监管智能化的基础上,实现区、乡药事服务一体同质、高效规范,成功地将区级药事服务资源下沉到乡镇卫生院。
以审方规则为载体
构建高效审方流程
处方前置审核系统分为医师端和药师端,医生每开具一张处方(医嘱),系统自动实时预审,将处方分别判定为蓝、黄、橙、红、黑5种颜色,判定为蓝色代表合理,直接通过系统审核,该医嘱会被发送到药房,患者可以缴费取药;判定为黄色代表需要关注、橙色代表慎用,会在医生界面跳出弹窗,提醒医生根据提示修改处方医嘱;若判定为红色代表不推荐、黑色代表禁用,则会提交药师审核,药师收到审方任务后,在系统设置的60秒内人工审核该处方,在必须修改、双签复核、双签通过、通过等四种审方结果中选择。系统上线后,将原本取药时的审方流程前置,在医师开具处方的阶段就完成了药师审核,既从源头上杜绝了不合理用药问题,又避免了药房发药时才发现不合理用药,优化了患者就诊流程。
处方审核内容主要涵盖药物的适应证、用法用量、给药途径、重复用药、禁忌证、药物相互作用等,同时可结合医院实际制定个性化的审查规则并不断完善。系统自带规则库由厂商根据《中国药典(2020年版)》、药品使用说明书、各类医学指南、相关法律法规等制定。目前,青白江区结合临床用药实际,制定了门诊输液审查、重复用药审查(重复成分、重复治疗审查)、抗肿瘤药物和抗菌药物的医师权限审查、高值单品种中药饮片使用限制和权限审查、中药饮片使用剂量审查、中药“十八反十九畏”、药品医保提示等个性化合理用药规则2700余条。在持续优化审方系统审核规则过程中,青白江区开展专项课题研究《基于处方前置审核用药规则的医联体同质化服务实施效果研究》,成功立项成都市级科研课题,并顺利结题发表论文两篇。
以分析回顾为抓手
提升药事服务水平
青白江区依托区级药事质控中心,为医共体内审方药师开展操作培训和业务培训,使审方药师熟练掌握操作系统和正确开展审方工作;对医共体内医生开展沟通培训,提高医生对前置审方系统的接受度,使医生能针对药师返回的审核结果修改完善相应处方(医嘱),提高诊疗效率。处方审核中心上线运行以来,共计审核处方3071万余张,拦截不合理处方211万余张。2022年、2023年、2024年处方合格率分别为80.76 、85.75 、86.72 ,医共体内各成员单位处方质量得到明显提升。
为进一步促进医共体内药事工作形成良性闭环管理,针对系统审核出的处方不规范、给药途径不准确等偶发性问题,形成专人点对点与当事医生沟通机制,做到早提醒;针对审核出的共性问题、严重不合理问题、不易判断的问题等,形成月度合理用药沟通会商机制,及时组织开展针对性药品使用知识培训,提出合理用药建议,持续改进医疗质量,做到促提高;针对确有需求的超剂量、超适应证用药问题等,形成超说明书用药备案机制,通过查阅文献、报药事管理委员会通过等方式,做到促完善;针对医生经常性发生超剂量、超适应证、重复用药等疑似廉政隐患行为,形成谈话提醒、通报处罚、移交线索等惩处机制,做到严肃查。
通过积极探索建设处方审核中心并运用智能化信息审核系统,青白江区不断优化医共体内药事服务供给能力,持续降低医共体内不合理用药行为发生率,为群众享受到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做好药学能力保障。(胡楠 青白江区卫健局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