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2版(2025年08月05日) 上一版 下一版
20余款“成都造”产品亮相世运村
多元体验 尽显成都“科技范”
□本报记者 白华宇

     成都世运会即将开幕,各项筹备工作进入最后冲刺阶段。7月30日,由成都市科学技术局、成都世运会执委会城市工作服务部、宣传部(开闭幕式部)及世运村部联合主办的“科创天府·智汇蓉城”科技赋能世运产品展示暨媒体体验日活动,在世运村A区举行。活动现场,20余款“成都造”前沿科技产品集中亮相,这些深度嵌入智慧赛事、赛事保障等多个场景的“科技选手”,将在赛事期间正式“上岗”,向全球展示成都科技创新活力与城市智慧。

     AI机器人多场景服务

     在展示区,多款AI机器人凭借多样功能与灵动表现迅速吸引目光,它们既是导览员、啦啦队员,也是安保员,花式“炫技”展现科技魅力。

     一款名为“镋钯”的机器人颈部转动灵活,搭载的大尺寸屏幕动态展示着四川文旅特色内容。据介绍,世运会期间,它将与舞蹈演员同台表演啦啦队集体舞,还能通过模块化接口快速变装为大熊猫、川剧脸谱等本地文化IP形象,让科技与地域文化深度融合。

     另一款哪吒造型的“小吒”机器人采用双轮足设计,具备高速移动能力,运行时“脚踩风火轮”的形象惟妙惟肖。它将承担世运村巡逻巡检、场馆导览及互动表演任务,让参与者通过这一融合科技与文化的载体,感受中国风味与川蜀魅力。

     一款智能导览机器狗首次在世界级赛场亮相,它将语音交互“大脑”与工业级机器狗“身体”深度结合,不仅能提供双语导览、解答世运会知识,还能化身贴心助手。此次展示也为其后续产品应用场景迭代升级积累了经验。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上岗”的科技产品可实现互联协同。例如,一体配送机器人与交通勤务机器人能在村内构建智能物流网络,实现物资无人化配送,协作模式可使工作效率提升40 以上。

     赛事后勤保障很智能

     除了AI机器人,一批“智能后勤团”也已整装待发,涵盖无人清扫、水下作业、智能厕所等多个领域,为赛事顺畅运行提供坚实保障。

     活动现场,一辆无人清扫车灵巧穿梭于道路间,将落叶、纸屑等垃圾吸入内置集尘仓。据介绍,这款设备单台工作能力相当于5名环卫工人,单次充电可完成2.5万平方米清扫任务,面积约等于4个标准足球场。除清扫车外,相关无人安防巡逻服务也将同步提供。

     在泳池场馆,两款特殊“清洁工”与“安全员”将投入使用。其中,6套泳池清洁机器人将负责游泳场馆的日常维护及清洁任务;另一款水下机器人则承担赛前安全检查重任,其配备的4K镜头可对池底、池壁、排水口、进水口进行360度无死角探查,保障水下设施稳定运行。

     世运会期间,一批智能化厕所也将投入使用,不仅能自动保持洁净,还暗藏多项“黑科技”。其中,一款自清洁智能公厕创新应用厕位AI机械臂等技术,经过世运场景测试验证与迭代升级后,将在17个点位布局;另一款“环保侠”绿色智慧厕所则展现了环保领域新成果,可在-40℃超低温及无水无电条件下正常运行,还配置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兼具应急救援功能。

     科技融入生活带来新体验

     走出赛场,科技同样为日常生活增添亮色。在世运村等地,AI美甲、智慧运动终端、碳积分回收箱等“黑科技”产品亮相,为运动员、工作人员和公众带来高效、趣味与绿色兼具的创新体验。

     “耶!又得一分!”在智慧体育互动空间,体验者们正轮流尝试网球互动项目。LED大屏上显示着击打区域,网球击中指定区域后,屏幕便会实时加分。这款AI智能互动运动终端融合了视觉追踪、大屏多点触控及抗冲击LED大屏等先进技术,屏幕可承受速度150公里/小时网球的击打,并已通过上万次耐久性测试。该设备能为运动员提供休闲娱乐和专业训练支持,涵盖壁球、网球、足球、篮球、排球等多种球类运动。

     废弃矿泉水瓶也能兑换商品?在碳基魔方智能回收箱前,只需点击按钮并投入空矿泉水瓶,即可生成碳积分小票,凭积分可兑换特约商品。此次世运会期间共投放18台此类设备,其中世运村3台,其余分布在相关运动场馆。据介绍,回收的矿泉水瓶将根据碳惠天府方法学核算碳指标,助力世运会“碳中和”。

     多维机制促科技成果落地

     成都始终以科技赋能提升办赛水平、观赛体验和城市形象,通过一系列机制创新,推动“成都造”“成都创”科技成果加速融入世运会,实现科技与赛事的“双向奔赴”。

     在顶层设计上,成都组建世运会科技赋能工作专班,编制《2025年第12届世界运动会科技赋能规范指引》,提出“1+3+3+N”科技赋能行动体系,为科技成果落地提供制度保障。

     在需求对接方面,成都全面摸排赛事需求,征集科技项目需求51项,编制《成都世运会科技赋能产品需求清单》,涵盖绿色低碳、人工智能、无人驾驶、低空经济等前沿领域;同时紧扣办赛、参赛、观赛需求,广泛征集高校院所、企业科技产品323项,编制《科技赋能成都世运会产品清单》。

     据了解,为落实“简约、安全、精彩”办赛要求,自3月以来,世运会执委会与市科技局就低空经济、人工智能等领域开展4次专场精准对接会,发布市场开发合作机会清单,在供需对接基础上拓展企业参与赛事的新路径。

     市场运作中,针对赛事需求和企业特性,成都提供个性化合作方案,通过“赞助+捐赠”组合模式吸引30余家科技和低碳企业参与,涵盖数十个科技创新和绿色低碳项目,这些项目通过定制化合作模式进入运动员村、主媒体中心和多个竞赛场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