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3岁的肖爷爷身子骨硬朗,还能下地干农活,可跟他走趟田埂就会发现:走几步就得停下喘气,说话时喉咙像破风箱,“呼哧呼哧”的响声老远都能听见。而且,肖爷爷的吸烟史长达61年,“一天最少抽一包半。”
从2017年起,肖爷爷总觉得嗓子里有咳不完的痰,走快了就喘得直不起腰,夜里躺平更难受,咳嗽停不下来,呼吸也困难,像被人捂住了嘴。这一年,肖爷爷被确诊为慢阻肺。之后8年,他成了医院的常客。
从“咳嗽气紧”到“胸口塞气球”
2023年,肖爷爷来到温江区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就诊,他被科室医生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所打动,于是就成了科室的常客。
这几年,肖爷爷的药换了好几茬,可气紧的毛病总是反复。
2025年6月,新问题来了:肖爷爷感觉自己的胸口像塞了个鼓胀的气球,吃饭后胀痛更明显,下地干一小会儿农活就心累气紧,连话都说不连贯。6月20日,肖爷爷又来到了温江区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肖爷爷,您这不是普通肺病。”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张友兰指着片子上扭曲的血管说:“肺动脉被血栓堵了,就像水管生锈变窄,血液流不动,胸口自然憋得慌。”
医生带来“救命气球”
因为长年慢阻肺,肖爷爷患上了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这让他更容易长血栓。肺动脉里的血栓没化开,把血管堵成了“细管子”,血液过不去,肺没法正常“换气”,所以总喘不上气。
“药物治疗很难根治血管的堵塞,症状只能缓解一点。”张友兰建议肖爷爷做肺动脉球囊扩张成形术(BPA),用微型气球撑开狭窄的血管,让血流重新通畅。
作为科室的老患者,肖爷爷打心底里信得过医生,这份信任,是这几年里一次次耐心问诊、认真处理病情攒下的默契。
接下来的日子,为了更好地准备肖爷爷的手术,张友兰和李昱葶医生查阅资料,一遍遍探讨最适合肖爷爷的治疗方案。更让肖爷爷暖心的是,科室还特意邀请四川省人民医院曹云山教授前来指导,“大专家还来病房和我交流呢,这下我心头更踏实了。”肖爷爷说。
胀痛感消失,感觉胸口“空了”
近日,在曹云山团队指导下,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医护团队成功为肖爷爷完成了医院首例肺动脉球囊扩张成形术(BPA)。
手术中,医生通过导管把小球囊送到堵塞的肺动脉处,缓缓充气,狭窄的血管被撑开了。
整个过程顺利完成,肖爷爷醒来的第一句话是:“胸口的胀痛感没了,像空了一样,这是几年来最舒服的时候。”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杨燕表示,得益于团队充分的术前准备和省医院专家的精准指导,肖爷爷才有这么好的治疗效果。同时手术的成功实施,标志着医院在肺动脉栓塞微创介入治疗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填补了医院的技术空白。
最后,医生提醒,如果总觉得气短、爬两层楼就喘得厉害,胸口发闷,尤其吃饱饭或活动后加重,这些信号可能是肺动脉在“求救”,请尽快就医,寻求专业的医疗服务。 (高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