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恶性肿瘤晚期的患者,在病房过了生日后还是走了……”“今天收入的卵巢癌妹妹,才15岁……”“这位患者28岁,孩子才1岁,目前她的治疗方案我们要慎之又慎。”在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妇科党支部定期举办的“心声倾诉会”上,医护人员红着眼眶说出了积压已久的压力。妇科党支部宣传委员侯倩男站出来安慰道:“工作时遇到这些让人揪心的事是难免的,只有我们消化完情绪,才能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为她们的健康作出更多的努力……”这样的场景,是妇科党支部凝聚人心的生动缩影。
近日,中共成都市委组织部、中共成都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将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妇科党支部评为2024年度成都市公立医院标杆党支部。这份殊荣背后,是妇科党支部深耕“党建+业务”融合的扎实实践,是全体党员用初心与担当书写的优异答卷。
以思想建设凝聚向心力
妇科党支部始终坚持“党建强、队伍强,则业务强”理念,确立了“严谨精进,求是创新”的党建品牌,始终以党的建设引领科室高质量发展,积极落实“三心”工作法,即:唤初心,强化组织建设,聚焦思想引领;强信心,搭建学习平台,促成才促发展;暖人心,呵护女性健康,排解身心之忧。不断加强支部党的建设,注重人才培养锻炼,着力打造战斗堡垒。在思想建设、服务患者、技术攻坚的赛道上奋力奔跑。
妇科党支部深知,面对高强度的临床工作和复杂的医患沟通,唯有筑牢思想根基、释放心理压力,才能保持团队战斗力。妇科党支部坚持将“三会一课”与人文关怀相结合,既通过专题学习、主题党日活动强化党员的理想信念,又创新开展“凝聚力提升团建活动”“谈心交流会”等特色活动。医护人员在轻松的氛围中倾诉面对患者误解时的委屈、对病重患者无能为力时的无奈、加班时的疲惫等,老党员则分享经验、传授沟通技巧,让“负能量”在交流中化解,让凝聚力在互助中升华。
“我们从不会将党建工作浮于形式,正是这些看似‘琐碎’的交流,让我们成了彼此的‘情绪后盾’。”妇科党支部委员田黇说。如今,妇科党支部形成了“工作上互相支持、生活上互相关心”的氛围,党员带头学习和优化工作细节成常态。
用细节服务传递医者温度
“姑娘,能帮我念念这个单子吗?眼睛花得看不清字了……”患者张婆婆刚入院,就对手中的术前注意事项须知犯了难。护士立刻从护士站的抽屉里取出老花镜:“婆婆,您用这个,我们这儿备了好几种度数,都试试。这些要点都要看仔细,我给您说一下……”这样的温暖场景,在妇科病区每天都在上演。
妇科党支部始终将“为群众着想”刻在心上,从女性患者的特殊需求出发,把服务做到“细枝末节”:术前禁食久了,病区备着预防低血糖的水果糖;手术需要取下首饰,定制“易取手镯手套”方便操作;长发患者有头绳,护士会帮忙编发;涂指甲油的患者,卸甲巾随时可用……
53岁的刘女士是位卵巢癌患者,孤身一人来蓉求医。党员医护主动担起陪护责任:主管医生查房时多聊10分钟给予心灵的抚慰,护士轮流为她操心生活中的点滴,得知她生日临近,妇科党支部还悄悄准备了蛋糕。“这里比家还暖,我宁愿在病房度过最后的时光。”刘女士泣不成声。这样的故事,诠释着“爱岗敬业、甘于奉献”的党员本色。
建技术堡垒守护女性健康
“今天我们重点讨论快速康复理念在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大家结合病例说说术前禁食方案怎么优化……”在每周举办的业务学习会上,科室成员总是应到尽到,这是妇科党支部坚持了多年的“大学习”制度。而在各医疗小组,“碎片化学术交流”更是常态——利用查房间隙,门诊工作之余,党员带头分享最新文献、讨论疑难病例,让学习融入日常。
妇科党支部坚信“党建强则业务强”,将技术提升作为党建落脚点。妇科党支部书记同时又是科室主任的何丽带头钻研前沿技术,鼓励团队攻坚:完成近万例微创手术,5000余例经自然腔道内镜手术(vNOTES)数量世界领先,部分技术达国际一流水平;发表SCI论文30余篇,居国内妇科微无创领域第一;参与编写首部vNOTES国内专家共识、人民卫生出版社《妇科经自然腔道内镜手术教程》(国内首部动画教程);首创国产单孔机器人妇科应用研究,获评国家级培训基地,举办20期专项培训班,为全国培养300余名技术骨干;达芬奇机器人手术覆盖全妇科领域,构建“一站式”全生命周期诊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