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3版(2025年07月18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断臂重生 10岁女孩顺利出院了

       本报讯 “试着握拳——再慢慢展开手指。”近日,在攀枝花市中心医院骨科病房里,10岁的小雨(化名)正努力活动着左手,做着出院前的最后检查。当她的指尖颤抖着触碰到掌心时,主刀医生宋仕刚露出欣慰的笑容。

       时间回到5月30日傍晚,10岁的小雨左前臂被利器完全切断,苍白的断肢被冰袋包裹着送达攀枝花市中心医院。

       主管医师宋仕刚发现,小雨左前臂的主要供血动脉(桡动脉)断端缩进肌肉深处,正中神经缺损达3厘米,离断肢体苍白干瘪,缺血近6小时。随即,攀枝花市中心医院骨科手显微外科团队协同麻醉科、输血科启动应急救治流程,决定以最快速度开始显微手术。

       骨科医生团队在显微镜下,首先缝合主要血管,保证断肢血供。当第4根主要血管成功接通时,监护仪显示再植肢体血氧饱和度升至98 ,手术室内所有人悬着的心终于落了下来。

       接下来,就是逐一精准吻合断裂的神经和小血管。骨科医生团队克服了术中血管条件差、神经缺损、污染严重等重重困难,经过10小时的持续奋战,最终成功将离断的手臂重新接回。

       手术后,护理团队为小雨实施24小时特级监护:严密监测肢体血运、精准执行抗凝/抗痉挛治疗、精细管理体位与环境,并给予疼痛管理和心理支持。

       目前,小雨已顺利出院。出院前,骨科团队还为小雨制定了详细的居家康复锻炼计划,指导其在家中进行科学功能锻炼,帮助神经功能恢复和手部功能改善。 (文艳 刘珊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