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13版(2025年07月16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夏季肾结石高发 中西医教你科学预防
□余丹

       炎炎夏日,冰镇啤酒配海鲜烧烤是许多人的“快乐标配”,但这份快乐背后却暗藏健康隐患——夏季肾结石发病率比其他季节高出20 ~30 。为何夏季结石更易“作乱”?如何通过中西医结合科学预防?今天,我们就来认识“海鲜啤酒病”。

       炎炎夏季

       肾结石为何高发

       高温与脱水:结石的“加速器”

       夏季高温导致人体大量出汗,尿液浓缩,草酸、尿酸等成分过饱和,极易结晶成石。此外,紫外线促进维生素D合成,增加尿钙排泄,进一步升高结石风险。

       饮食结构变化:海鲜+啤酒=结石“催化剂”

       海鲜富含嘌呤,啤酒抑制尿酸排泄,两者叠加易形成尿酸结石。啤酒中的草酸与菠菜等高草酸食物搭配,易生成草酸钙结石。此外,烧烤、碳酸饮料等高盐高糖饮食会酸化尿液,诱发结石生长。

       生活习惯:空调房里的“代谢危机”

       夏季人们常以饮料替代白开水,导致饮水不足,尿液生成减少,结石风险翻倍。久坐不动减缓代谢,尿液滞留更易结晶沉积。夏季的“高温+饮食+久坐”三重攻击,让肾脏沦为“结石工厂”。

       西医预防

       科学控风险,阻断结石形成

       充足饮水,防石第一法则

       建议每日饮水量达到2.5~3升,以温开水或淡柠檬水为主,避免含糖饮料。大量饮水可以稀释尿液中的草酸钙、尿酸等成分,降低其过饱和度,从而抑制结晶的形成。

       饮食调整,减少危险因素

       限制高嘌呤食物(如动物内脏、海鲜、啤酒)和高草酸食物(如菠菜、巧克力)。搭配高钙食物(如牛奶)可减少草酸吸收。增加枸橼酸盐摄入(如柠檬)可碱化尿液,抑制结石核心形成。

       合理运动与监测:动态管理防复发

       建议每日进行快走、跳绳等中等强度运动,促进输尿管蠕动,帮助小结石排出。已有结石者需避免剧烈运动,防止结石划伤泌尿系统黏膜。每半年进行一次泌尿系超声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结石。

       中医预防

       治本调体质,降低复发率

       中药排石与体质调理 湿热型结石可使用清热利湿的中药(如金钱草、海金沙),气滞血瘀型结石可采用活血化瘀的方剂(如桃仁、丹参),促进输尿管蠕动,帮助结石排出。

       食疗药膳,辅助防石 冬瓜薏米汤利尿消肿,玉米须茶清热利湿,调节尿液pH值,有助于预防结石形成。

       生活方式与情志调节 避免长时间待在空调直吹的环境中,防止寒湿侵袭加重肾阳不足。练习“六字诀”呼吸法疏泄肝火,调节情志,减少湿热内生。

       体质辨证,个性化干预 湿热体质可饮用蒲公英茶清热利湿,肾虚体质可使用菟丝子、巴戟天温阳固本,改善代谢环境,降低结石复发风险。

       中西医结合

       1+1>2的防石策略

       急性期与缓解期的分工

       在肾结石的治疗过程中,中西医结合可以发挥各自的优势。对于急性期的大结石,西医的体外冲击波碎石或手术干预能够快速缓解疼痛,解决结石问题。在术后恢复期,中医可通过中药进行调理,消炎、促进残石排出,减少对西医药物的依赖。

       协同预防复发

       西药控指标+中药调体质:尿酸结石患者用别嘌呤醇降尿酸,搭配四妙丸清热利湿。

       联合饮食管理:西医限嘌呤+中医忌湿热食物,推荐夏季食谱:凉拌苦瓜+清蒸鱼+柠檬水。

       科学预防

       远离“海鲜啤酒病”

       中西医互补优势:西医快速碎石止痛,解决当下问题;中医调理体质,减少复发风险。

       夏季防石“三字经”:多喝水。白水柠檬是首选,饮料啤酒靠边站。管住嘴。海鲜烧烤莫贪多,低嘌低盐是关键。动起来。每日蹦跳十分钟,结石排出更轻松。勤筛查。超声检查定期做,早发现早干预。

       个性化方案:根据结石成分和体质(湿热/肾虚)制定专属计划。

       积极行动:牢记“海鲜配茶不配酒,蹦跳运动要适度”。如出现腰痛、血尿,要及时就医。(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