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5版(2025年07月16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天热开空调 要不要关紧门窗

       夏季使用空调时,是否需要完全关紧门窗,需结合空气流通需求综合判断,才能兼顾凉爽与健康。

       空调制冷的核心是通过压缩机将室内热量转移到室外。若门窗未关严,室外热空气持续涌入,会导致空调不断工作抵消热量,不仅耗电量增加,还会延长降温时间,甚至影响压缩机寿命。因此,高温天气下,为维持空调效果、避免热浪灌入,“门窗紧闭”是可选之举,但需注意空调房如果长时间门窗紧闭,会导致空气长时间不流通,二氧化碳浓度上升,湿度上升,容易引发头晕、胸闷、乏力等“空调病”症状。同时,密闭空间中的室内热源(如人体、电子设备)持续释放热量,也会使房间湿热感增加,加重空调负荷,从而影响降温效率。

       夏季使用空调,更建议在早晚温度较低时短时开窗通风,排出室内浊气,补充新鲜空气;白天高温时段则适度关闭门窗,开启空调降温。

       更多防暑误区需警惕

       误区一:待在室内就不会中暑

       不是只有户外暴晒才会中暑,中暑跟人所处环境的温度、湿度、通风等条件有关,长时间待在密闭无风、高温高湿的室内也有可能中暑。

       误区二:室内放置大量冰块降温

       室内放置大量冰块,可能会增加室内湿度,让人感觉更加闷热,且冰块融化后易滋生细菌,所以这不是科学的降温方式。

       误区三:洗冷水澡降温

       从体感上来说确实会感觉凉爽,但这种做法会使血管收缩,反而不利于散热,还可能引起感冒或其他疾病。

       误区四:冷饮比热茶更降温

       喝热茶能促使毛孔张开,促进汗液分泌,而汗液蒸发可带走热量,起到降温作用。同时,热茶中的茶多酚等成分也有助于调节体温。

       误区五:中暑后吃退烧药降温

       中暑是由于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导致的体温过高,退烧药(如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主要是通过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使外周血管扩张、出汗增加来散热,对于中暑导致的体温升高,其作用机制并不适用。而且,中暑时身体可能已经处于脱水状态,服用退烧药后大量出汗会进一步加重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可能导致病情恶化。(综合科学辟谣公众号、央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