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第七届中国医学创新联盟医学创新大会发布的《中国医院创新转化报告(2025)》揭晓了2024年我国三甲医院创新成果转化“成绩单”。德阳市人民医院凭借扎实积累与不懈探索,作为四川省唯一一家跻身全国百强进取型医院行列的地市级医院,在全国三甲医院中崭露头角。纵向对比历年《中国医院创新转化排行榜》,该院2022年位列全国第53名,2023年保持第59名,连续三年稳居全国百强,生动展现了该院向研究型医院转型的坚定步伐与显著成效。
立足实际需求
扛起服务基层的使命担当
没有高校科研资源的直接支撑,也缺乏充足的高层次人才与顶尖科研平台,德阳市人民医院另辟蹊径,立足临床实际需求开展创新。临床医护人员在繁重的诊疗工作之余,敏锐捕捉一线痛点,围绕现有产品改造、诊疗流程优化进行创新。比如改进手术器械设计提升操作精准度,优化诊疗设备提高服务效率。这些看似“小而精”的创新成果,却精准对接基层医疗需求,转化周期短、应用效果好。截至目前,医院拥有682件有权专利,实现转移转化75件,16件产品成功上市销售,受让企业已销售近千万元,切实将创新成果转化为服务患者的实际生产力,扛起了地市级医院服务基层的使命担当。
“平台+人才+机制”
构建科研创新生态
为高效推动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近年来,德阳市人民医院精心打造了科技成果转化“3+3+3”模式。组织架构上,形成由科技部统筹管理、转化小组评估指导、院领导团队决策的三层协作体系,确保科研工作紧密围绕临床需求有序开展;制度建设层面,通过修订奖励办法、制订管理与转化方案,构建起覆盖成果保护、转化实施到绩效激励的全流程制度体系,充分激发医务人员创新热情;在成果转化环节,从知识产权保护、成果孵化到落地推广,各环节举措环环相扣,形成高效闭环。该院立项省科技厅软科学课题,探索可复制的创新转化模式,并通过承办省级专利成果转化培训会,将这一模式在省内分享,促进行业发展。
此外,一系列创新举措持续为医院发展赋能。该院通过资源整合突破地市级科研瓶颈,一方面推动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省工程研究中心等高端平台建设;另一方面设立创新小组与科研门诊,充分利用有限资源激发全员创新活力。这种“平台+人才+机制”的协同模式,逐步构建起以临床问题为导向的科研创新生态。
当前,我国地市级医院数量庞大,在医疗服务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但普遍面临科研资源匮乏、创新能力不足等困境。德阳市人民医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继续深化创新转化工作,加强多方合作推动成果落地,推广经验带动区域医疗发展,加大投入培育人才,全力打造具有区域特色与竞争力的研究型医院,为基层医疗创新持续贡献力量。 (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