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6版(2025年07月04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南江县建立医疗机构“一院一特”帮扶发展机制
绘就基层医疗高质量发展新图景
王显德 本报记者 杨桅

       近年来,巴中市南江县立足革命老区卫生健康实际,以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为契机,因地制宜建立医疗机构“一院一特”帮扶发展机制,通过人员、技术、服务、管理四个下沉,为基层医疗机构注入动能,成功培育一批特色鲜明的医疗服务品牌,有力推动了全县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精准定位 选好发展路径

       在医共体建设框架下,南江县以巩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慢病防控示范区、卫生县城、健康乡村等建设成果为抓手,组织37家医共体成员医院依据自身实际与区域健康需求,科学制定三年(2025~2027年)特色发展规划,规划建设中医、慢病、老年病等基层特色专科100余个,平均每院达2个以上。

       资源下沉 注入发展活力

       两家医共体总医院充分发挥县域医疗中心作用,积极落实人才、服务、技术、管理“四个下沉”,构建“管理输出+技术扶持+资源下沉”的精准帮扶模式,通过“派驻+巡诊”等方式,每年下派医疗专家40余人,累计下沉村卫生室服务230余人次,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达标率100 ,达到国家推荐标准机构6家,建成区域医疗次中心3个,乡村医生执业(助理)医师达46 以上。

       同标同质 提升服务质量

       建立“专班+专家+专业”的“三专”模式,抽调县乡临床、中医、公卫、影像、药剂等专家200余人,组建中医药、高血压、糖尿病、心理服务等专家小组20余个、质量控制中心41个,实行城乡一体化培训、一体化指导、一体化评估,每年开展现场指导服务160余院次,乡镇覆盖率100 ,实现了县乡同质化管理,艾滋病防控、无偿献血、乡村振兴等工作居全市前列。集州、大河、桥亭等中心卫生院在创建“优质服务基层行”推荐标准活动中被国家卫健委表彰。

       双向赋能 强化科学管理

       建立县乡干部“双向互派”机制,近年来医共体成员单位互派管理干部56名、下派挂职锻炼15人、上派进修38人次。举办管理干部“赋能培训班”3期,培训干部380余人次。召开片区工作交流现场会18场次,参加干部900余人次,有效提升了医疗机构干部管理能力,推动医院管理工作向现代化、科学化、精细化迈进。38名干部被省、市表彰,1名干部被表彰为全国农村两癌防治筛查工作先进个人。

       资源共享 智慧医疗助力

       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建成了智慧就医服务平台。依托四川省基层卫生信息系统和县级医院智慧医疗信息系统信息对接融合,建成特色专科远程诊疗平台和24小时双向转诊服务体系。通过四川省健康档案云平台建立医防协同信息共享,为患者提供全程跟踪管理和连续性健康管理服务,群众健康服务获得感、幸福感显著提升。

       突出实效 特色差异发展

       通过“一院一特”、错位差异发展,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100 建成中医馆,高标准打造村中医阁60个,先后建成省级基层临床特色科室6个、省级重点专科2个、市级重点专科13个,县人民医院、县妇幼保健院成功创成“三甲”医院。医共体成员医院之间有效形成了各具特色、有序发展的良好局面,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医疗卫生服务,县城内就诊率90 以上,患者满意度达到了98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