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4版(2025年07月04日) 上一版 下一版
ECMO团队救回沼气中毒患者

       近日,西昌市一名31岁的谭姓男子遭遇了一场生死考验。不慎坠入沼气池的他,在短短十余分钟内被沼气池内有毒混合气体与粪污液体同时侵入肺部,引发严重化学性灼伤,更造成致命性重度吸入性肺炎伴多器官功能障碍,生命岌岌可危。

       接到120转运电话后,西昌市人民医院急诊科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全员严阵以待,迅速完成抢救设备和药品准备,并同步通知重症医学科提前介入,为患者开通绿色急救通道。患者紧急送医后病情危急:吸入大量甲烷、硫化氢、二氧化碳混合气体及粪污液体,导致重度化学性肺炎、复杂性细菌性肺炎、弥漫性肺水肿及气道阻塞。仅3小时,患者病情急剧恶化,出现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氧合指数远低于正常,即使使用呼吸机给予100 纯氧,血氧饱和度仍只能勉强维持在80 左右,肺部CT呈现典型“白肺”改变。

       重症医学科ECMO(体外膜肺氧合)团队立即行动,40分钟内完成设备安装并启动,维持患者呼吸和血液循环。医护人员分工明确:有人监测生命体征,有人守护气道,有人协调路线,一路小跑护送。CT室检查时突发停电,两名医生穿上厚重铅衣手动摇泵阀,确保设备不停,检查结束后大家后背的衣服均被汗水浸透。ECMO维持生命后,医生开始处理患者肺部污物:每日多次清洗肺部,逐步清理粪污残留物;针对感染科学用药;调整患者体位,采用合适的呼吸支持方式帮助肺部恢复。

       经过6天综合治疗,患者氧合指数显著提升,肺顺应性明显改善,炎症标志物水平恢复至接近正常,成功撤离ECMO设备。第7日患者在严密监护下开始带管下床康复活动;第8日顺利拔除气管插管,过渡至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第14日复查肺部CT显示渗出病灶吸收超过80 ,基本活动能力接近正常,生活可自理。“衷心感谢市医院及重症医学科医护团队,是他们把我从鬼门关拉了回来,我现在感觉恢复得很好!”患者感激地说。

       据了解,西昌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自2020年起应用ECMO技术,已救治多名呼吸和循环衰竭重症患者。 (王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