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是一种心血管疾病,是因各种原因引起的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对血管壁造成的压力过高。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血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可诊断为高血压。那么,平时高血压患者应该注意什么呢?
生活篇
饮食:大量研究表明,钠盐、高脂肪、高胆固醇等含饱和脂肪酸较多的物质摄入过多会导致血压水平升高;吸烟与饮酒也会影响血压的控制。
因此,高血压患者应限制钠盐摄入,每日摄入量<6g,可减少水钠潴留,减轻心脏负荷,降低外周阻力,从而达到降低血压、改善心功能的目的。同时应限制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避免摄入烟酒。应选择清淡、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增加新鲜蔬菜和水果的摄入。
休息:早期轻度高血压患者可通过调整生活节奏,保证休息和充足的睡眠来恢复正常。高血压初期患者可不限制一般的体力活动,但应避免重体力活动,保证足够的睡眠。血压较高、症状较多或有并发症的患者应卧床休息,避免体力和脑力的过度兴奋。
避免诱因:避免情绪激动、精神紧张、劳累等可使交感神经兴奋、血压上升的因素;寒冷可使血管收缩,导致血压上升。高血压患者冬天应注意保暖,室内温度不宜过低;减轻体重,血压与体重指数息息相关,是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应限制患者每日总热量的摄入,以达到控制和减轻体重的目的;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剧烈运动和用力咳嗽,防止回心血量骤然增多而发生脑血管意外;生活环境应相对安静,避免噪音刺激和引起精神过度兴奋的活动;避免突然改变体位,不用过热的水洗澡,避免蒸汽浴和泡温泉。
运动篇
选择低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可增强心肺功能,改善血管弹性。
结合柔韧性训练:如太极拳、瑜伽等舒缓运动,有助于放松身心、缓解压力。
避免高强度运动或危险动作:避免举重、引体向上等需要憋气的无氧运动,可能会引发血压骤升。避免快速弯腰、倒立等容易导致脑部供血异常的动作。
药物篇
高血压患者需要长期服用降压药治疗,要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不得自行增减和撤换药物。
要学会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如某些药物有直立性低血压的副作用,应指导患者在改变体位时动作要缓慢。当出现头晕、眼花时应立即平卧。
用药一般从小剂量开始,可联合用药以增强疗效,减少副作用。随时监测血压,根据血压波动情况遵医嘱调整药物剂量。降压不宜过快,尤其是老年人,避免因血压过低而影响脑部供血。
高血压患者的日常护理是一个综合的过程,需要患者及家属的共同努力。每日定时、定体位测量血压,定期随诊复查。如遇病情变化,如胸痛、水肿、鼻出血、心悸、头痛、视物模糊、恶心呕吐、肢体麻木、失语、偏瘫、嗜睡等症状时,应立即就医。 (成都市金牛区金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