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T17(2022年07月13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凉山彝族自治州中西医结合医院——
坚持中医、西医、彝医并重
本报综合

不断完善专科建设、传播中彝医药文化、重视科研项目的推进……近几年,凉山彝族自治州中西医结合医院各项工作取得突出成绩,整体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医院发展迈上新台阶。


学科建设不断完善
新技术新业务新项目逐年增多


近3年来,凉山彝族自治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持续加大对重点建设专科和扶持专科的支持力度,推进规范科室管理。2019年妇产科分设为妇科和产科,成立内分泌科、肿瘤科。2020年增设疼痛科、整形美容科。2021年增设胃肠甲乳外科、风湿免疫科、肾内科、核医学科、超声介入室,目前全院共有26个临床科室、6个医技科室。


不断完善专科建设的过程中,医院还大力发展新技术新业务项目。2019年开展新技术、新业务项目共计5项,如胰十二指肠切除术、颌面外科微血管减压术、冠脉介入术。2020年26项,较2019年明显增多,涉及面广,层次较高,如先心病封堵术、永久起搏器等的植入、前列腺癌钬激光剜除术、脊柱内窥镜等。2021年达44项,如体外循环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胸壁畸形微创手术、颅内动脉瘤介入手术、心内电生理检查、射频消融术及真菌荧光检测项目等。随着开展的新项目新技术增多、难度加大,医院的整体实力得到提升。


医院始终坚持中、西、彝医相结合的特色道路,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各科室均结合专业特点开展中彝医特色治疗。医院17个专业开展中西医结合优势病种50个,17个专业开展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病种51个。目前,医院共开展彝医技术7种,包括彝医吸拔术、彝医火草疗法、微波治疗等;开展中医医疗技术50余种,包括埋线技术、火针技术、关节调整推拿技术、穴位注射技术等。医院充分发挥名中医“传、帮、带”作用,开展中医教学查房、中医会诊、传统医学在手术科室运用等,对促进患者康复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此外医院开展的中医治未病业务,如“冬病夏治、夏病冬治”的“三伏贴”“三九贴”、中药养生膏方、端午香囊等特色养生保健服务,也深受群众喜爱。


传播中彝医药文化
开展宣传活动打造宣传基地


中医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丰富的科学内容,是我国医药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凉山州中西医结合医院连续3年举办纪念世界传统医药日主题活动。2019年服务群众近300人次,发放宣传资料500余份;2020年服务群众近300人次,发放宣传资料500余份;2021年服务群众180余人次,发放《中医药健康知识宣传手册》200余册。医院还积极利用网络平台宣传中医药文化,至今已通过互联网平台发布上百条中医相关新闻。同时,医院通过实实在在的义诊传播中医药文化,发挥中医药优势,为群众提供便捷的医疗服务。2019年,医院开展中医药“六进”志愿服务活动21次;2020年,在疾病宣传日组织专科医务人员做专科专病的宣传和义诊活动12次;2021年,开展中医药“六进”活动13次。


此外,打造彝医药宣传基地。2019年底,医院在新院区10楼开设凉山州彝医药展览区,下设彝医药博物馆、彝药标本馆、彝医药传承研究室以及彝医药示教室。彝医药博物馆内通过浮雕墙讲述了彝医药发展历史,陈列有彝族医药团队民间搜集整理的彝药文献资料31本、民间单方验方800余方,彝医药团队撰写出版的彝医药学术书籍及获得的相关奖项,集中展示医院彝医药多年来的传承与发展成果。两间彝药标本馆陈列有彝药生药标本700余种、蜡叶标本300余种,大部分标本为彝医药团队每年两次到各县采集制作的标本,对于彝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重视科研项目的推进
已申请多个国家级省级课题


近年来,医院十分重视科研项目的推进。2019年,组织申报凉山州科技局科研项目5项,立项3项;组织申报州级科研课题3项。2020年成功申报凉山州科技计划项目5项,四川省中医药科技计划项目1项。2021年成功申报凉山州科技计划项目8项,四川省中医药科技计划项目2项。


彝医药研究所成立至今,申请到6个国家级民源医药适宜技术推广科研课题、1个文献整理科研课题(省级)和1个建立传承研究室课题(省级)。已结题科研——四川省民族医药文献暨特色诊疗技术的系统挖掘与传承创新应用示范项目,单位荣获四川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5位课题主要研究人员获四川省科技部颁发的科研课题完成者证书。参与两项国家科研课题子课题,目前在研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中医药现代化研究之民族医药发展整理与学术传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