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T09(2022年07月13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布拖县卫生健康局——
从“艾”出发,守护健康
本报综合

 近年来,布拖县艾滋病人数显著下降,在实现核心指标“三升三降”的情况下探索创新了一系列适合民族地区的防治新模式、新举措,使艾滋病防治工作质量不断提高,圆满实现了“稳固提升”的目标任务。


工作不打“折扣”得民心


 成立以县委书记、县长任双组长、相关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攻坚领导小组。从感染者/病人角度和切身利益出发,通过乡镇干部“以身试药”、带头体检,“口香糖包装盒”代替寄宿制感艾儿童药盒等细心之举深得民心,为防治措施的落实打好群众基础。对开展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能力提升、模式探索等艾防工作相关经费全部落实兜底保障,为攻坚工作提供坚强保障。


指标任务不搞“突击”


 作为全州存活艾滋病感染者/病人体量最大的县,布拖县分层分级建立健全各类工作台账,实现防治工作精细化管理。并自加压力对病毒载量检测结果实行400拷贝/ml、401~1000拷贝/ml、1000拷贝/ml分段统计,精准锁定重点管控目标人群,将工作重心向治疗失败人员倾斜,目前全县病载≤200拷贝/ml的病人占治疗有效人数的95.83%,实现了有效治疗即预防的目的,全县新报告感染人数呈逐年下降趋势。县委艾防办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对艾防工作实行“每月通报、季度考核、半年约谈、年终总评”,实行县级领导和部门的目标绩效与联系乡镇的核心指标任务完成情况挂钩考核,正向激励与反向惩治结合,确保指标任务常态抓时时抓。


群众教育不走“形式”


 在常态化开展大众人群艾滋病防治知识宣教基础上,积极开发创新宣教模式、拓宽宣传渠道,切实打好宣传教育这支最经济的“社会疫苗”。打造中小学校艾防基地、设置健康驿站探索“小手拉大手”家庭干预模式,在羁押场所、大型建筑工地设置艾防宣传专栏,为不同重点人群量身定制不同宣传方案,让艾滋病防治知识“随处可及”;打造全省首家集宣传、警示和教育为一体的县级艾滋病防治宣教基地,自主研发的“健康教育包”以流动电影的形式将艾防知识带入千家万户,开发制作的“布的日”动漫等10余部本土特色彝语宣传片,让老百姓看得懂、听得明,逐步实现了从“被动防艾”向“主动防艾”的转变。


探索突破不等“被动”


 立足县情、疫情和既往基础,以病人为中心、以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为抓手,积极探索创新适合民族地区的有效防控举措。依托基层力量落实“送药到手、看服下肚”的木尔模式,实现管理半径的最小化和服务效果的最大化;探索开展“零付费集中住院诱导治疗”、药盒分装看图服药、电子药盒督导服药、色标分类管理、电子台账领药等一系列治疗管理新举措,防治质量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