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T15(2022年07月06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宜宾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中西合璧 护佑人民健康
本报综合

宜宾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始建于1987年10月,于2020年12月底获正式批复成为“三级乙等”中医医院,是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区域医疗合作医院、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医疗健康集团医院。


丰富文化软实力
改善院区硬环境


2014年12月政府全额投资新建的滨江新院交付宜宾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投入使用,2018年11月第二住院大楼修建完工投入使用,医院总占地面积42.27亩。


经过近10年的运行,医院原有的就医环境已然陈旧,标识标牌出现不清楚的情况,制约了医院为群众提供高质量服务。为了给市民提供更好、更优质的医疗服务,该院在提高医院综合实力的同时,根据“党建引领、文化伴随”的理念,把文化建设作为党建工作重要内容,对院区的整体环境和文化建设进行了优化提升。
院区规范设置有中医药材绿化区域、停车区域,配备有病员食堂、职工食堂及超市等便民设施,规范设置临床科室和医辅科室。


宜宾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按照“融贯古今、汇通中西”的理念对医院的文化建设进行了整体规划,充分体现中西医结合的优势,对医院的标识、标牌统一设计,全面优化,为患者就医提供清晰准确的导航,结合医院历史,建造具有中医药特色的文化设施,丰富医院文化内涵,增强职工爱岗爱院思想,凝聚医院力量,塑造职工队伍良好精神风貌,树立医院良好形象,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


强化医疗质量
加强人才培养


多年来,该院注重人才培养、重点专科建设,努力提高医疗技术水平,拓展业务范畴,全面提升医疗服务能力,承担县域居民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危急重症抢救与疑难病转诊任务,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区,为区域内居民健康保驾护航。


严格依法执业,建立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风险管理,落实医疗管理核心制度,充分利用信息化管理手段,从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


每年拟定进修、规培、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并实施,增强队伍素质,其中引进的泌尿外科付招伦和心血管内科沈学杨,带动了泌尿外科和心脑病科的发展。


通过重点专科的创建,骨伤科创建成为省级重点专科,分泌病科、肺病科、康复科、妇产科为市级重点专科,消渴病为市级重点专病,外一科(泌尿外科)、脾胃病科、脑病科为市级重点专科在建项目。


同时,“防治卒中中心”通过验收,胸痛中心即将接受验收,在与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的区域合作和医联体的帮助下,新开展了心血管介入诊疗技术、食管狭窄扩张术、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等31项新技术。力争5年内完成省级重点专科建设,提质增效完成“三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的建设等目标任务,全面提升医院综合实力。


严格落实管理制度
筑牢疫情防控屏障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医院严格执行“三级预检分诊”“病区陪护探视制度”等各项常态化疫情防控制度;根据《发热门诊设置与管理规范》完成发热门诊改造,设置“三区两通道”,严格落实门禁管理要求。


新建PCR实验室,储备30天满负荷运转防控物资,落实15分钟核酸检测圈建设及核酸采样工作任务,派员承担南溪区凤凰医学隔离站工作及负责仙临卫生院PCR方舱实验室核酸检测工作。建立院感防控督查机制,设立院感督查员、医院纪检监察室及相关职能部门不定期开展防控督查,筑牢疫情防控屏障,取得显著成效。


荣获多项荣誉
业绩不断刷新


近年来,宜宾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先后获得了党建示范市建设“先进集体”、市级“卫生先进单位”“文明单位”“宜宾市廉政文化建设示范单位”“铁军团队”“区科技进步奖”“创建全国农村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自2014年搬入滨江新院后,医院服务量不断增加,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医院综合实力不断提升,业务总量实现逐年增长,从2014年至2021年,门诊人次增长113.2%,出院人次增长101.8%,三四级手术量增长346%。此外,该院大力鼓励发展科研,医院学术能力不断提升,从2019年至今,省级医疗科研课题立项4项,市级科研课题立项7项,获发明、实用新型专利共21项。